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农民增收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农产品的流通困难。为从根本上排除农产品流通阻碍,促进流通创新、提高农产品流通效能,农村需要一种新的流通组织,而农村经纪人的出现顺应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1]农村经纪人是指在农村经济活动中,以收取佣金为目的,为促成他人交易而从事的居间、行纪、代理等业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近年来,重庆市农村经纪人有较快的发展。[2]2006年5月在綦江成立了重庆首个农村经纪人协会,政府对农村经纪人的重视程度有很大提高。截止2008年底,重庆市共有各类营利性中介组织59,220户,注册资本(金)840亿元,从业人员38.8万人。但是,也存在着诸如农村经纪人综合素质不高、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发展规模较小等问题,其发展尚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3]本研究从推动我国农村经纪人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前提下,结合我国国情,为我国农村经纪人的培育和发展提供思路。本研究论文分为七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与文献述评;第三部分是发达国家农村经纪人发展的现状及经验启示;第四部分是重庆农村经纪人队伍培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是重庆农村经纪人在培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六部分是培育重庆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对策建议;最后是后续研究建议以及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