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炭基钾肥的研制及其在烤烟上的应用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db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钾是植物生长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作物产量和复种指数的提高,钾肥施用量也逐步提高,特别是在种植对钾敏感、需钾量大的作物时往往一次性大量施用钾肥,但是钾肥多为速效性肥料,施入土壤后会快速溶于土壤溶液,随土壤水分迁移流失,导致了钾肥严重浪费。本文尝试利用秸秆炭作为钾肥的缓释载体制备秸秆炭基钾肥,利用正交试验确定秸秆炭粒径、、秸秆炭和粘结剂添加比例等的最佳组合,采用水中溶出率法和土柱淋溶法评价其缓释性能。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秸秆炭基钾肥对植烟土壤理化性质、烤烟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和钾素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产质量的影响,筛选出可用于推广应用的秸秆炭基钾肥配方及产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用玉米、油菜和烤烟秸秆作为缓释载体材料分别制备的3种秸秆炭基钾肥较硫酸钾均具有显著的缓释效果,在秸秆炭粒径为100目、添加重量比为50%、粘结剂海藻酸钠浓度为5%时其缓释效果均最佳。在静水中,第1、4、7、14、28 d,3种秸秆炭基钾肥钾素溶出率分别比硫酸钾低10.60%-18.49%、21.00%-33.70%、12.39%-20.36%、8.48%~14.41%和5.39%~10.65%。在土柱淋溶中,第1、4、10、21、42、70 d,3种秸秆炭基钾肥钾期溶出率分别比硫酸钾低12.82%-15.35%、19.26%~24.40%、24.88%-32.75%、17.08%~26.83%、9.75%~17.96%和8.97%-15.42%。3种秸秆炭基钾肥在土壤中的缓释效果均优于其在水中的缓释效果,其中以油菜秸秆炭基钾肥的缓释效果最好。(2)施用秸秆炭基钾肥处理对烤烟土壤pH、有机碳、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比施用硫酸钾处理均有显著影响,土壤pH较硫酸钾处理提高0.09~0.20,有机碳提高4.84%-18.67%,碱解氮提高9.43%~26.72%,有效磷8.33%-12.04%,速效钾提高16.01%~31.39%。(3)秸秆炭基钾肥在烤烟旺长期、现蕾期和成熟期对株高、茎围、节距、叶片数、叶面积和叶面积系数均有显著提高效应,且施用100%秸秆炭基钾肥的效果优于施用50%秸秆炭基钾肥,其对株高、茎围、节距、叶片数、叶面积和叶面积系数的提高比例分别为5.72%-8.28%、4.83%-9.98%、5.90%-7.64%,6.83%-7.49%、8.76%-13.31%和12.39%~15.71%,以油菜秸秆炭基钾肥的效果最优,玉米和烤烟秸秆炭基钾肥效果次之。施用秸秆炭基钾肥烤烟的根、茎、上部叶、中部叶和下部叶干重比硫酸钾处理分别提高10.29%-27.32%、5.34%-15.20%、9.46%-18.62%、8.39%~19.40%和4.35%~12.65%,干物质积累量提高幅度最大的主要是根、中部叶和上部叶。(4)施用秸秆炭基钾肥对烤烟的根、茎、上部叶、中部叶和下部叶钾含量比硫酸钾处理有显著提高作用,且对上部叶钾含量的提高幅度最大。烟叶的总氮和烟碱含量有所提高,氮碱的协调性较硫酸钾处理更优。上中下部烟叶钾含量分别提高10.46%~30.07%、7.02%~28.07%和8.29%-18.98%,钾氯比均在最优值范围内。秸秆炭基钾肥对烟叶产量提高1.90%-6.36%,中上等烟比例提高1.60%-6.07%,产值提高1624.62~6136.16元/hm~2,均价提高2.57%-5.10%。油菜和玉米秸秆炭基钾肥对烤烟各器官钾素积累、化学品质协调性和烟叶经济性状的促进作用优于烤烟秸秆炭基钾肥,施用100%秸秆炭基钾肥效果优于50%秆炭基钾肥。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肠道致病菌的耐药性及交叉耐药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加庆大霉素的沙门志贺菌培养基作粪便培养,筛选出致病菌后经生化及血清学进
  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了有效抵制病原微生物侵染,逐步形成多种防御机制,其中一种内源免疫反应机制,是在生物体内产生各种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AMP)。在植物
菌糠富含大量营养物质,直接丢弃或者用作燃烧,不但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因此,综合利用、开发食用菌菌糠,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本课题以金针
基于2001年~2017年内蒙古地区的相关数据,利用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分别从人力资本存量和结构两方面实证研究了各自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得出结论:内蒙古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
中国宋代涌现了众多谱录类著作,其中牡丹谱共计17种,几乎占花卉谱录总数的一半,它们也是其他花卉谱录出现的前导性著作。目前,仅7部牡丹谱存世,而其他因失传已经难以确切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