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及青少年拒绝上学问题与家庭教养方式、焦虑情绪障碍及一般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ghtd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引起拒绝上学问题的影响因素很多,目前针对于该问题的研究还非常有限。既往研究显示,家庭教养方式可能是导致各种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往往与焦虑情绪障碍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密切相关。鉴于此,本研究以拒绝上学的儿童和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探讨家庭教养方式、焦虑情绪障碍、一般自我效能感这三个因素与拒绝上学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治疗儿童及青少年拒绝上学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拒绝上学一般信息登记表(自制,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及与拒绝上学相关的临床信息,如拒绝上学的时间、特点等)、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筛查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针对DSM-Ⅳ(《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的父母用半结构化会谈手册,对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间73例因拒绝上学问题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的患者及家属进行评定。   结果:   1、门诊就诊的73例拒绝上学的儿童及青少年中,60例符合入组标准,其中男性46例(76.67%),男女性别的比例(3.29:1)有显著性差异。   2、拒绝上学问题的儿童及青少年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或过分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5个因子上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上差异不显著(p>0.05)。   3、拒绝上学问题的儿童及青少年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7~12岁男性组的广泛焦虑分量表和学校恐怖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躯体化/惊恐、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怖分量表差异不显著(p>0.05);13~18岁男性组的躯体化/惊恐、广泛焦虑、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怖分量表和学校恐怖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13~18岁女性组的广泛焦虑分量表和学校恐怖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躯体化/惊恐、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怖分量表差异不显著(p>0.05)。   4、拒绝上学问题的儿童及青少年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男性自我效能感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女性自我效能感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   1、收集的门诊病例中,拒绝上学的儿童及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   2、存在拒绝上学问题的儿童及青少年,具有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   3、拒绝上学的儿童及青少年存在焦虑障碍的可能性更大。   4、存在拒绝上学问题的男性一般自我效能感低于正常男性。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因特网及其相关的应用设备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现代信息技术的环境下的教学系统设计已于传统教学不同。国家颁布的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注意和情绪之间的关系已经在认知科学和神级科学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Posner及其同事提出注意系统加工理论-注意网络理论,认为注意由警觉网络、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三个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