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交叉支撑型金属消能器的性能及试验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xieyu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消能器具有工作性能稳定、耗能能力优良、安装更换方便等优点,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结构减震设计。本文综合利用防屈曲耗能支撑轴向屈服的耗能机理和剪切钢板消能器体积较小的优点,同时为了消除核心受力构件的焊接残余应力影响,减小低屈服点钢的用钢量,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耗能支撑杆两端铰接的交叉支撑型金属消能器;为改善耗能支撑杆的稳定性,将两根耗能支撑杆中点处用高强销钉联结,提出一种新型的互约束交叉支撑型金属消能器。首先,对交叉支撑型金属消能器进行理论分析,耗能支撑杆受压时简化为两端铰接的压杆,基于切线模量理论推导其非弹性屈曲荷载;互约束交叉支撑型金属消能器的两块耗能支撑杆可简化为交叉连续杆,本文推导了压杆受到拉杆弹性支承作用时的计算长度公式;提出了两种新型消能器的初始弹性刚度、屈服荷载和屈服位移等核心性能参数的理论计算公式。其次,对耗能支撑杆的尺寸参数进行有限元分析,分别研究了杆件高度h、厚度t和宽度w对其屈曲特征值、承载力和滞回性能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新型交叉支撑型金属消能器试验构件设计;通过单调位移加载模拟研究新型交叉支撑型金属消能器的应力和面外变形发展,得到核心性能参数的有限元值;通过往复循环加载模拟得到新型交叉支撑型金属消能器的滞回曲线,结果表明滞回曲线饱满,无捏缩现象,耗能能力优良。然后,对新型交叉支撑型金属消能器进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首先对LY160低屈服点钢和普通Q235钢进行材料性能试验,得到两种钢材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极限强度、伸长率等核心参数,确定材料的本构关系。对4个不同参数和构造的新型交叉支撑型金属消能器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和低周疲劳性能,力学模型可简化为双线性模型;新型交叉支撑型金属消能器核心性能参数的理论值、有限元值、试验值基本吻合,说明本文推导的理论公式可信。最后,提出新型交叉支撑型金属消能器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消能减震设计方法,为工程实际运用提供指导和建议。结合工程案例,采用Etabs软件对减震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时程分析,采用Perform-3D软件对减震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设置新型交叉支撑型金属消能器后有效减小了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各层新型消能器滞回曲线饱满,消耗了大量地震输入的能量,减小了结构构件本身的损伤。本研究表明,新型交叉支撑型金属消能器耗能机理明确,构造简单,用钢量小,加工安装方便,力学性能稳定,耐疲劳性能好,可广泛应用于新建建筑以及既有建筑的被动控制。
其他文献
结构的抗震设计应全面注重结构的性能、安全及经济等诸多方面。而传统的结构设计方法往往偏于保守和安全,材料性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在保证结构抗震性
本文发展了一种新型协同转动6节点三边形曲壳单元。在该单元中,每个节点有五个自由度,其中两个为矢量型转动自由度。采用矢量型转动变量可以使单元的局部节点变量与整体节点
自古以来,作为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地震总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像医院,银行以及政府机构等建筑里拥有越来越多的大型贵重设备。这些设备,也称为二次结构,非常
摘要:屋盖是我国古代建筑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同时也是中式建筑的重要标志。并且,在中国古代,建筑屋盖的形式和社会等级密切相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但
网壳结构的设计通常受其稳定性控制。网壳结构在服役过程中,由于钢材的锈蚀引起网壳结构稳定性抗力衰减,从而导致网壳结构稳定性的可靠度下降,因此对服役期网壳结构稳定性的
在我国的公路桥梁中,中小跨径的混凝土梁桥约占90%以上。这些混凝土桥梁在设计使用期内由于外荷载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长期性能退化的现象,特别由于交通量增长和超载车辆的
基于假定应变法,发展了适合于分析大位移大转角问题的新型协同转动四边形曲壳单元。由于局部坐标系采用了协同转动框架,在计算单元节点变量时可以排除刚体位移的影响,从而显
由于受5.12汶川地震影响,四川省都江堰、绵竹等地的建筑物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为了使一些损坏较轻微的建筑物能够继续投入使用,对这些建筑物的安全性鉴定和加固显得尤为重
木结构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当前我国拥有大量的古木建筑。随着社会的发展,木结构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大,现代木结构在我国拥有广阔的前景。火灾是对木结构建筑具破坏性的危害之
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随着矿山开采所产生的矿山废弃地越来越多,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矿山生态复垦将成为很长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