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网络的同步、优化及粗粒化研究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q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复杂网络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其应用的不断拓展,由于复杂网络与其他交叉学科的高度融合性,人们开始尝试运用复杂网络理论来解释和研究各种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大型复杂系统。因此,复杂网络日渐成为描述及研究各类复杂系统的重要工具。而在复杂网络的理论研究中,网络的同步能力与其拓扑结构之间的关系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复杂网络研究中,利用各种数学模型与算法对网络模型进行分解,识别出网络中重复出现的模块,进而简化复杂网络的复杂性,分析模块及模块之间的结构和功能称之为复杂网络模块分析法。由于大量的复杂网络结构都存在模块和层次特征。因此复杂网络的模块分析法不仅可以应用于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同时也是研究网络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层次网络的构造方法使其自身具备显著的模块性特征,这使得层次网络在网络模块性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此外,一些典型的网络模型如随机网络模型、小世界网络模型、无标度网络模型等都不具有层次模块拓扑结构,层次网络具有明显的模块结构,在复杂网络的同步能力研究中,其同步动力学的理论研究具有一定难度,因此相关研究成果较少。本文重点对层次网络的同步、优化及粗粒化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归纳如下:(1)层次网络的同步能力研究。通过模拟仿真分析层次网络的初始模块节点数及网络层数对同步能力的影响。大量仿真分析表明,层次网络的同步能力的初始模块大小和层数有关,当网络的层数I?4,若该层次网络为类型一网络,则该网络的初始模块节点数与网络同步能力呈正相关关系。相反,若该层次网络为类型二网络,其同步能力随初始模块节点数的增加而减弱。而对于相同初始节点数的层次网络,网络层次的增加将降低网络的同步能力。(2)利用分割法降低层次网络最大节点介数,进而提升层次网络同步能力。McGraw和Menzinger在研究复杂网络同步能力与聚类系数之间的关系时提出了随机交叉边方法,该方法也可用于降低复杂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从而提高网络的同步能力。但对于层次网络而言,大量仿真实验发现,随机交叉边法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存在效率过低的缺点。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各具效率的平行连接法(PRC方法),理论分析和大量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PRC方法在降低层次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的效率上明显优于随机交叉边法。此外,我们还对比了分割法与PRC方法,给出了两种方法的优点与缺点。(3)利用改进的谱粗粒化算法(ISCG算法)研究层次网络粗粒化后的同步能力保持情况。实验发现,层次网络粗粒化后所得的网络同步能力保持情况较好。此外,当层次网络层数固定时,若该层次网络为类型一网络,则初始模块节点数越大,该层次网络基于ISCG方法的谱粗粒化效果更好,若该层次网络为类型二网络,初始模块节点数大小并未对粗粒化效果产生规律性影响;而当初始模块节点数确定时,则层数越多,该层次网络基于ISCG方法的谱粗粒化效果更好。
其他文献
采用药敏纸片法分别对香椿皮水煎液及乙醇处理后的水煎液、臭椿皮水煎液及乙醇处理后的水煎液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香椿皮水煎液及乙醇处理后的水煎液对大肠杆菌C8390
牦牛是壤塘县高寒牧区特有的畜种,素有"高原之舟"的美称,牦牛对严寒,低氧的高山草原有极强的适应性,是壤塘县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最高的畜种,也是该县藏族群众不可缺少的生产生
针对非理想电网电压下,不平衡电压、频率偏移引起的电网相位难以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在复变域下使用的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电网相位估计方法.首先,对非理想电网电压进行建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模式,网购成为了越来越多人选择的消费方式。而网络口碑亦同样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消费者逐渐依赖网络获取所需要的产品信息、分享交流自己的购物体验。口碑在互联网的环境下,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其传播获得更加大的便捷性、传播范围也更广泛,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消费者。同时,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口碑传播的环境,并且网络传播环境亦逐渐多样化。随着传统电商的转型,社交电商发展规模日渐增大,衍
适宜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使广东成为流感病毒的流行地区。目前,许多禽流感病毒基因结构的变异重组可以导致病毒跨越物种屏障感染哺乳动物。水禽被认为是流感病毒的“天然基因库
《刑法》中将“利用职务便利”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作为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共有十个罪名,各个罪名中“利用职务便利”要素的理解存在颇多争议,且尚无统一性解释。实践中“利用职务便利”类型犯罪不仅案件基数大,而且在实务认定与理解上,可谓问题重重,比如利用方式认定、职务的差异性处理、罪名间的区分等。这与当前采取多元论的解释方式存在关联,多元论侧重罪名间的差异性,对于各罪中的“利用职务便利”做出不同的理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状况不断加剧,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老年人口增多,致使城市医养服务压力与日俱增。为了回应居住在城市的老年人对获得生活照料和医疗照护服务的合理诉求,也为了满足其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要联合政府、市场、社区、社会组织等服务主体的力量,促进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深度融合,合理构建医养理念导向下的城市居民养老模式,为老年人提供科学、便捷的医养服务。养老模式的合理构建有利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