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可回收式滤器在DVT介入治疗中的对照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s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OptEase和Tulip两种可回收滤器置入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评价两种滤器在预防PE的效率,可回收性,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2006年2月~2008年12月间123例诊断明确的DVT患者,按照置入滤器的种类分为OptEase滤器组及Tulip滤器组,随访13-46个月。术后3,7天摄腹平片及静脉造影观察滤器形态、位置及附着血栓情况。1,3,6,12,24,36个月摄腹平片,进行下腔静脉及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如有条件者加做静脉造影。如随访期问出现胸痛、气短、呼吸困难等可疑PE症状,则立即行3DCT检查,明确是否发生PE。对两组所得各项数据进行Xz检验(P>0.05)。结果两组患者滤器放置技术成功率100%,无术中和近期并发症。住院及随访期内均未发生新发PE,没有出现滤器断裂,穿透血管壁的病例。OptEase滤器组回收成功率90%。Tulip滤器组回收成功率100%。未进行回收患者中,OptEase滤器组41例,3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7.3%),1例发生下腔静脉血栓(2.4%)。Tulip滤器组43例患者,2例发生倾斜(4.7%)。3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7%),1例下腔静脉血栓(2.3%)结论两组所得结果经X:检验后证明没有统计学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  检测正常卵巢组织、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及浆液性囊腺癌标本中β-catenin和APC蛋白的表达,探讨两种蛋白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D)是导致老年痴呆最常见的原因,目前为止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且没有有效的方法预防或治疗该病。因Aβ的体内外的神经毒性使其成为治疗预防AD的主要研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