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提倡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但传统的以纸笔测试为主的测评方式仅能关注学生对知识层面的把握,而不能顾及到学生的其他方面。于是,能够弥补传统测评方式诸多不足的表现性评价备受关注。它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对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主张通过评价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反馈、与激励,从而引导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想通过对表现性评价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调查,来了解表现性评价在我国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实施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外国成功运用表现性评价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历史教学评价提出相关的有效实施建议。论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章的绪论部分,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写作目的、意义、方法以及文献综述。第二部分运用文献分析法对表现性评价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探究,包括表现性评价的概念、特点及理论依据。第三部分则给出了表现性评价的具体实施原则、步骤及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表现性评价的案例设计。第四部分运用调查研究和比较的方法,分析了表现性评价在国外成功运用的经验以及在我国中学历史教学中具体的实施情况,最后结合我国实际给出了历史教学中有效实施表现性评价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