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主要讨论了汉语中动词“出”带宾语的情况。文章以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为理论背景,辅以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和隐喻理论对“出”+宾语进行尽可能详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讨论了汉语中动词“出”带宾语的情况。文章以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为理论背景,辅以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和隐喻理论对“出”+宾语进行尽可能详尽地多角度分析和研究。全文总共分五个部分:一、从句法的角度考察了“出+宾语”的句法组配情况。发现该结构在形式上具有松散性、动态性强等特征;另外它可以构成多种词性的词语,其中动词最为常见;在句法功能上,它表现出很强的述谓性。二、本章将用较重的笔墨描写“出+宾语”的语义关系,从变化和统一的理念出发,从语法的语义角度对“出+宾语”结构作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对“出+宾语”的各种语义搭配进行古今分时段考察。三、本章旨在对现代汉语动词“出”在普通话中的各种用法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分析,并尝试构画一个可解释他的种种用法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语义网络。我们以动词“出”的空间向度义为中心来辐射分析“出”的其他含义,发现各语义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四、从认知的角度考察了“出+宾语”的复杂性。我们首先对相关的认知理论和概念进行介绍,进而挖掘“出”的认知根源及其意义延伸的隐喻。从而构建了“出”的认知语义网络。与第三章的结论相印证。五、考察了与“出+宾语”相关的“V出+宾语”结构。力图通过对“V出+宾语”的描写和解释加深对“出+宾语”的认识。
其他文献
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与人们越来越高的消费需求相比,人们可以利用的资源总是稀缺的。资源分配指的是:在可获得的资源被限制的条件下,每一个组织或者单位都必须通过一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社会效率得到了整体的提升,但与此同时也对司法事务界提出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社会的发展引起的多元化、复杂化和技术性涉案难题,使得当事人和
威宁县马家水库为一天然高原岩溶洼地,左岸洼地、落水洞、岩溶管道等排水通道极其发育,地下水以岩溶管道型及溶隙型渗漏方式向远端低邻谷排泄,库首地下水以溶隙型渗漏形式向
<正>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弹拨乐器。战国时期流行于秦地开始至二十世纪中后期,筝这件乐器在其漫长的,动态演变过程中,乐器不断改革,技法不断丰富。尤其是近代以来,传统的演奏
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和交易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当前会计制度和市场环境下,剩余收益模型比股利贴现模型和贴现现金流量模型更为有效,并且我国证券市场效率正在逐步提
方兴未艾的基础教育改革为信息技术的推广与运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反过来,信息技术的介入也对基础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挑战。面对这一新形势,我们需要慎思和定位信息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B192井在中生界延长组长63层试油时获天然气约3万m3。通过对天然气成分分析,认为存在少量气顶气,同时生产过程中有大量溶解气游离析出增加了气量。根据
预设是逻辑学和语言学共同关注的话题。语言学中,学者们对汉语单句预设的研究和对汉语复句预设的研究是不平衡的,多数关于预设的研究,讨论的都是单句的预设,而较少关注复句的
数词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时至今日,数词的研究仍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还存在巨大的研究空间。《算经十书》是中国汉魏以迄隋唐十部数学著作的总称,包括《周髀算经》、《九章算
纳西族的东巴文,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一种仍在使用的原始文字,被称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用纳西东巴文字写成的东巴经,记述了古代纳西族社会的生产活动和思想文化,是古代纳西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