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和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ve Fractures, OVCFs)的两种主要方法,两种技术作为开展数十年的微创外科治疗手段,经过了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目前临床上对其疗效褒贬不一,本文通过对临床上二者治疗效果和可行性的比较研究,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通过搜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自2009年至2013年11月在脊柱专科行微创椎体成形术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病人43例,包括行PVP者23例,PKP20例。利用统计学软件比较两者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术前术后VAS评分、椎体前缘和中间高度恢复、Cobb角矫正及术后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及住院天数差异无显著性,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较术前得到了明显缓解,椎体前缘、中间高度以及椎体后凸畸形均较术前恢复,且两者之间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PKP仅相对PVP有较低的骨水泥渗漏率,而所需手术时间以及花费明显高于PVP(P<0.01)。结论:(1)两者之间疗效的主要区别在于骨水泥渗漏率的高低,本研究中,采用PKP治疗的患者无一例出现骨水泥的渗漏,发生几率低于PVP治疗组,降低了骨水泥渗漏引起其他严重并发症的风险。(2)PKP组相较于PVP组需要更多的手术时间以及花费。结合我国人口基数大,经济社会发展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PVP作为一种行之有效且相对低廉的微创手术方式仍然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