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sive MIMO中矩阵求逆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ashlilani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十年将爆发式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给通信系统的容量与可靠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下一代通信系统5G的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已经得到深入且广泛的开展。在基站增加了大规模天线的Massive MIMO技术是现在被大量研究的核心技术之一,该技术可以同时支持更多的终端,有效提升系统容量。但是这样做会直接加大下行链路预编码模块中矩阵求逆的维度。本文围绕基站装备大数量的天线,先对线性预编码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再对线性预编码中的相关矩阵求逆算法开展研究,主要以资源消耗为重点,实现了低延时的8×8、16×16规模矩阵求逆。首先介绍了Massive MIMO的系统模型和容量,分析了Massive MIMO的通信系统架构。接着从因天线数量上升而会造成影响的预编码模块入手,介绍分析了几种常见的,实际工程应用比较多的线性预编码算法,包括ZF与MMSE算法。并对这两种预编码算法在多天线的环境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在基站装备大量天线时,可以使用相对简单的ZF算法,也能达到不输于MMSE算法的性能。然后对线性预编码中的矩阵求逆算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详细分析了QR、LU、cholesky及Neumann Series近似求逆算法。给出了各个算法的复杂度的对比图,根据设计需求,此文对待求逆的矩阵进行了建模,并依此对这些算法进行了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使用Neumann Series近似求逆算法可以完成在Massive MIMO系统中高维矩阵的低延时求逆工作。最后,使用确定下来的算法完成了8×8与16×16规模的矩阵求逆的FPGA设计及实现。设计中,通过统计矩阵元素分布,再结合主要使用的IP核资源耗费情况来确定定点位宽,在保证精度的条件下最大程度节省资源。在设计内部的矩阵乘法模块时,通过去掉一些冗余的计算模块,很大程度上节省了DSP资源,减轻布局布线的压力。时序分析结果表示,两种规模的矩阵求逆最大工作时钟频率都能达到350MHz以上,运算延时都在2us以内,8×8与16×16的归一化均方误差分别为-40dB与-27d B,满足高频高速通信的指标要求。
其他文献
空间谱估计高精度测向技术是一门新兴的阵列信号处理技术,在很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以多重信号分类算法为代表的谱估计算法都具有很高的分辨力和估计精度,
目前,信息中心网络(ICN,Information Centric Network)正在成为研究的热点,该架构将信息/内容作为构建网络的基础,即信息的需求者直接通过信息的名字来获取需求的信息。内容
网络业务的不断发展,对网络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网络架构略显臃肿,难以应对日益繁杂的业务需求。而SDN概念的提出打破了这种尴尬的局面,其核心思想是将网络数据的转发与
跳频通信具有抗干扰性强、频谱利用率高、易于实现码分多址、优良的多址组网等特点。除了在军事通信电子对抗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应用在战术跳频电台设备里,这项技术在民用通信
认知网络的出现为日益紧缺的频谱资源的使用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现有对于认知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态频谱接入技术上,包括动态频谱的检测、分配和共享等。认知多跳网络
织物组织识别技术发展到今天,还没有广泛的投入到实际应用中。这个技术的难点主要体现在组织结构的多样性以及噪声的复杂性。组织结构的多样性这点难以改变,完全剔除所有噪声
图像分辨率是成像系统对图像细节分辨能力的一种度量,也是图像中目标细微程度的指标,高分辨率图像能提供有关目标更多重要的细节信息。随着多媒体通信和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