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形城市的交通拥堵治理模式及实施策略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y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在我国因自然或历史因素而形成带形的城市占有一定比例,带形城市曾被认为是最适合城市发展的形态。但随着城市在空间上随意扩张、土地利用无序开发等种种原因,带形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开展带形城市交通拥堵的研究,从城市形态的角度来考虑城市交通的问题,寻求合理的治理拥堵模式及策略显得极为重要。  首先,本文从城市形态的角度探讨了城市形态、城市交通、交通拥堵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析了国内外若干带形城市的土地利用特征、空间结构特征、路网特征和居民出行特征,总结出了带形城市特有的交通特征。  其次,根据国内典型带形城市济南和兰州的交通拥堵现状,总结出了带形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特点:拥堵空间分布呈一定规则形态、拥堵主要集中在城市发展轴的主干道、城市关键截面和主要交叉口的拥堵也非常严重。再以济南市为例,全面深入的分析了造成济南市交通拥堵的一般原因和特殊原因。  最后,根据对带形城市的交通特征、拥堵特点及一般、特殊原因分析,在充分吸收传统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宏观层面上,从造成带形城市交通拥堵根本原因的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两方面入手,来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以及为其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机制,从宏观上把握整个城市交通的“命脉”。微观层面上,考虑到带形城市路网整体效率发挥的关键在于节点的原理,再根据济南市的节点拥堵主要发生在平面信号交叉口的现状,提出了运用平面信号交叉口渠化设计优化和信号配时优化等方法进行改进,并运用仿真软件Vissim进行了实例验证,从而使所提出的治理措施更加切合实际,在现有条件限制下使节点发挥最大通行能力,从而在微观上打通整个城市的“血脉”。  本文以治理带形城市交通拥堵为研究对象,从城市形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交通特征、交通拥堵特点及原因,建立了综合治理带形城市交通拥堵的模式及实施策略,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为城市建设管理者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思路。
其他文献
迄今为止建设的高等级公路绝大部分采用的是沥青路面。但是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发展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大量的优质集料已经达到了供不应求的现状,给集料的开采和供应带来极
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是城市交通规划的基础,是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结构、容量与主要干道布置的重要依据,其模型与算法的精度水平直接制约着城市交通网络规划的合理程度与科学水平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来自消费者和政府相关部门对于安全、舒适、节能、环保和多种功能的需求促使电子控制单元和系统广泛地应用在汽车中,而汽车也随之日益向电子化、智能化发展
建设快速路系统是优化大城市道路网结构,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举措之一。随着我国快速路系统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对交通管理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加快开展快速路系统服务水平评价方法
改性沥青或改性沥青混合料一直是道路工程领域持续研究的热门方向之一。但长期以来,SBS改性沥青在路面工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丰富和发展沥青改性措施或改性途径应是一项必需做
学位
近年来,SMT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应地给回流焊工艺提出了新的要求:采用先进的热传递方式和控制方法,达到提高温度性能指标,节约能源的目的。为了更精确细致地掌握热风回流焊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