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其昌(1831—1901)字士言,甘肃秦州(今天水)人。任其昌是晚清甘肃著名的学者、诗人和教育家。同治四年(1865)进士,官户部主事。同治十二年(1873),以母老乞养归,遂不出。归里的第二年,主讲天水书院。光绪三年(1877),陇南书院建成,又去陇南书院讲学。主讲两书院近三十年,成就人才甚众,被誉为“陇南文宗”。本文对任其昌的生平进行了考述,将他的一生分为四个时期,根据文献考述其生平事迹。他作为甘肃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当然也会受到重视,本文将对他的诗歌选录情况进行梳理。本文重点是研究任其昌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其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一、感时伤事;二、征敛水旱;三、亲情乡情;四、寄情山水。其中感时伤事的这类诗,主要是写诗人对国家内忧外患的忧虑,写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征敛水旱这类诗,主要写回民叛乱时期,清政府对百姓的横征暴敛,其中贯穿着诗人怜悯劳苦人民的思想。亲情乡情这类诗,主要写诗人与母亲,妻子之间真挚的亲情和作为游子的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寄情山水这类诗,主要写的是山水景色,同时又叙写了诗人恬淡自适的心境。其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写他对前代诗人的学习和他诗歌具体的艺术手法。学习前代诗人主要是指他学习杜甫和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具体有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比喻和借代;议论抒情;典型化;细节描写。在具体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时,结合具有代表性的诗作进行分析。附录部分辑录了任其昌《敦素堂诗集》中没有收入的二十六首诗作,根据他的长子任承允的记载,这些诗歌都是一些未入抄本的零片,《游崆峒》诗已经遗失,仅保存有《道中》数章。那年在京都印《敦素堂诗集》时,这些诗作遗留在家,所以没有编入诗集中。直到任承允纂《秦州直隶州新志续编》时,才把这些诗补入《秦州直隶州新志续编》中,《敦素堂诗集》中已经编入的诗作,《秦州直隶州新志续编》中就不再复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