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科技英语翻译的出现,并促进了科技英语翻译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将语言学理论应用f科技英语翻译研究中,试图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科技英语翻译实践。框架语义学是Charles Fillmore在格语法的基础上于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理论。该理论主要用来阐释、理解和描述词汇和语法结构意义的方式,认为人们在理解词汇意义前需具备概念结构,即语义知识框架,为使用词汇提供动机和背景。框架可以是任何概念系统,其中各种概念相互联系。解释任何一个概念前都需要理解整个概念系统;反之,对概念系统中任何一个概念进行说明都能够激活系统中的其它概念。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语言学家就将框架语义学应用在语义学研究、建立语料库、外语学习和教学以及进行语篇分析等方面,但是很少用于翻译研究。本文旨在将框架语义学理论应用于科技英语翻译研究,并根据该理论提出翻译策略。论文的第一章是参考综述文献部分,阐述了论文的理论依据。第二章,证明了框架语义学理论应用于科技英语翻译研究的适用性。框架语义学一方面吸收了原型论、语境论等理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框架的概念可以应用在多种语言层面上。因此,它在研究翻译实践方面具有优越性。为验证框架语义学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适用性,笔者首先对框架语义学理论体系进行了阐述:介绍了框架的概念、特点,框架语义学的语言观,框架语义学代表人物Fillmore和Kussmaul的理论,框架语义学和翻译过程的关系等多方面,使读者对该理论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而后以Kussmaul提出的翻译理论为基础,与实例结合,深入分析,证实框架语义学理论可以用于科技英语翻译研究。在第三章笔者结合框架语义学观点,总结出译者翻译策略和方法,提出框架视角下的翻译策略有宏观和微观之分这一观点。宏观上来讲,在翻译的理解阶段,译者需要在脑中激活原文场景,并在脑中建立正确的框架,从翻译背景知识和专业知识两方面入手,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实现原文框架和译文框架的对等,再现原文场景;在翻译完成后,通过校对框架的策略,将译文框架中的元素与原文框架中的元素进行对应,再次发现译文的纰漏,提高译文质量。而微观翻译策略则是针对翻译过程中的表达阶段提出。通过框架放大、框架省略和框架转换的方法,实现译文表达的合理性和流畅性,实现符合读者语言习惯的译文表达形式。最后,笔者提出了框架语义学理论在科技英语翻译研究应用中的局限性,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