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线阵卫星通用核线影像生成方法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_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对地观测技术迅速发展,对地观测系统日益完善。国外以IKONOS、WorldView、Pleiades为代表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遥感卫星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我国以资源三号为代表的高分辨率民用测图卫星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以上列出的高分辨率线阵卫星都能形成立体观测(如资源三号三线阵传感器能够提供前视、下视和后视三视立体),从而为三维信息提取提供有效、可靠的数据来源。高分辨率线阵卫星立体观测数据三维信息提取的应用包括而不仅限于:数字地表模型生成、城市三维建模、自然灾害评估和目标定位与跟踪等。从卫星影像中提取三维信息的一个核心技术就是立体匹配(密集匹配)技术,其中核线影像作为密集匹配的输入数据,其正确性直接影响到匹配结果的可靠度,进而影响三维信息的准确性,因此正确的核线影像输入对密集匹配至关重要。与框幅式影像不同,线阵影像核线呈现双曲线状,这给核线影像生成带来了巨大挑战。传统核线影像生成方法适用于某一种单一立体观测模式(比如同轨或者异轨),缺乏通用性。另外随着对地观测卫星越来越多,不同平台之间形成立体观测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因此研究一种能同时适用于同轨、异轨和异源立体像对的通用核线影像生成方法成为一种需要和趋势。本文围绕提高线阵卫星核线影像生成方法通用性和提高核线拟合精度两个主要方面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回顾了线阵卫星核线特性,并通过实验逐一验证了相关特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试验数据核线曲率的差异,为下一步核线纠正奠定了基础。(2)总结了现有核线影像生成方法的特点,归纳出两类方法(基于像方方法和基于物方方法)的优劣势。以这两类方法为基础,为下一步提出通用核线影像生成方法提供理论支撑,并将其作为试验对比方法。(3)给出了通用性的定义,研究提出了一种将基于像方和基于物方相结合的像-物方混合核线影像生成方法,该方法集两者优势于一身。为了方便核线影像后处理,在原方法的基础上提出能够生成核线影像RPC(Rational Function Coefficient)的改进方法,从而行成了一种更加便利的通用核线影像生成方法。多组核线试验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在上下视差、定位精度、单条核线重排精度、保持左右视差与高程线性比例关系等方面均与对比方法持平,甚至好于对比方法,充分证明了本文方法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较高的鲁棒性。
其他文献
双目立体视觉系统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项核心研究内容,其在三维测量、机器人导航、医学成像、智能控制、虚拟现实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双目立体视觉实质上是从两个不同的角
近年来,国内外以Twitter、FaceBook、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为代表的微博客类社交平台逐渐兴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信息发布与获取平台。这类社交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
G2公司是一家以建筑施工为主营业务的大型省属国有企业,如今面临建筑材料、人工成本日益增加的趋势,企业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在深化国企改革与企业实际困难的双重因素影响下,G
自从秘密共享方案提出以来,一直倍受信息安全界关注。秘密共享方案因能够解决关键信息掌控权力过于集中和信息恢复容错问题,已被广泛应用于分布式密码系统和容忍容侵系统。近
颗粒物质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科学家一般将粒径在1微米以上的离散体系定义为颗粒物质。颗粒物质在外力作用和内部应力状况变化时发生的类似于流体的运动状态称为颗粒流[1,2],
金属柱壳内部爆炸加载下的膨胀断裂研究起始于上世纪40年代,经过多年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柱壳外爆膨胀实验所得到的破坏现象存在较大差别,包括拉伸型破坏、拉剪混
虚拟现实是当下最火热的技术之一,如今已被应用到视频、游戏、军事、教育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作为对该技术应用的一个实践,本文结合智能手机、VR眼镜盒、动感座椅平
本文利用双重差分(DID)的准实验方法,使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和沈海高速福建省段的高速公路空间数据,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工业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经典连续介质理论推导的力学/数学模型,在描述材料的微观结构起主导作用的力学行为时,无法准确地捕捉到材料的尺寸效应。为了更合理地描述材料在微/细观尺度下的力学行为
基于回答集(或稳定模型)语义的逻辑程序(Answer Set Program,简称ASP),是一种描述性问题求解的范例。由于其非单调的本质特征和各种有效的回答集求解系统的出现,而被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