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原土壤作为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源或汇,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草原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受到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以及放牧条件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以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山地糙羊茅草原(Foothills Fescue Prairie)和干混合型草原(Dry Mixed grass Prairie)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载畜率和放牧制度(轮牧)对放牧草原土壤温室气体的影响及放牧家畜排泄活动所产生的粪尿斑和踩踏行为对草原土壤温室气体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连续放牧增加了山地糙羊茅草原土壤CO2和N2O源的能力,削弱了土壤CH4汇的能力。但是不同载畜率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季节变化和年变化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2.低载畜率的轮牧管理方式有助于降低干混合型草原土壤CO2和N2O的排放,增加其土壤CH4的吸收。与壤砂土干混合型草原相比,砂壤土干混合型草原土壤具有相对高的CO2排放能力和相对低的CH4吸收能力,但是二者土壤N2O的排放能力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3.放牧区山地糙羊茅草原比轮牧区干混合型草原有更高的土壤CO2和N2O排放能力,但是二者土壤CH4吸收能力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4.粪尿斑有增加放牧草原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力。粪斑土壤CO2和CH4排放能力明显高于尿斑,而后者土壤N2O排放能力要远远高于前者。但是粪尿斑对放牧草原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不具有长期性。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持续时间最长,而对土壤CH4排放的影响持续时间最短。5.家畜踩踏行为对放牧草原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阈值效应。只有当家畜踩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表现影响作用。家畜踩踏导致放牧草原土壤CO2排放降低,削弱其CH4吸收能力,增加其N2O排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