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增长时期,但是依靠大量投入生产要素的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带来了非常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转变生产方式势在必行。再制造是对功能失效的产品进行再加工,最大程度地利用废旧产品的剩余价值,具有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但是与传统供应链相比,再制造供应链面临的考验更为错综复杂,如回收数量不定,回收产品质量水平参差不齐。本文从可持续视角出发,使用模糊变量描述回收再制造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研究不同回收模式下再制造供应链的定价决策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考虑回收价格对回收数量的影响,从可持续的角度出发,定量考虑再制造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价值最大化为决策目标,构建不同回收模式下再制造供应链成员价值的模型,并求解供应链成员的最优定价,无论从废旧产品回收总量还是从供应链总价值的角度来看,制造商零售商混合回收都是最优的回收模式。 (2)在考虑回收数量受回收价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回收品质量的影响。分析三种不同回收模式下废旧产品的可再制造率对再制造供应链定价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去零售商单独回收时其回收价稍有提高,其他模式下的最优回收价都有所降低,而且此时从供应链回收总量来看制造商零售商混合回收更优,从供应链总价值来看零售商单独回收更优。同时分析了渠道交叉价格影响系数、可再制造率和不可再制造产品的残值等参数对供应链成员定价和供应链价值的影响。 (3)同时考虑回收价对回收量和回收质量的影响,研究可持续视角下三种不同回收模式下供应链成员的定价决策,使用库恩-塔克条件进行求解,结果表明此时制造商和零售商混合回收模式仍是最优回收模式,而且其优势更为明显。 本研究从再制造的不确定性出发,以回收价格对回收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方面的影响为切入点,在建模中考虑再制造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可持续的角度出发,以供应链的价值为决策目标,研究了不同回收模式下再制造供应链的定价问题。本文研究所得结论为再制造供应链上的决策者提供了一定的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