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实行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鼓励出口,限制进口。20年顺差积累的巨额外汇储备带来了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国内通货膨胀、外汇储备缩水等一系列问题。
受到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中国一直以来认为进口是国民产值的漏出项,进口会阻碍经济增长。实际上,进口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对经济增长产生双方向的作用。首先,进口能够增加市场竞争程度,竞争能推动国内创新也能毁灭幼稚产业。其次,进口商品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巨大。机械设备和中间产品的进口可以促进技术外溢,利于经济增长;初级原料的进口会抑制技术创新,一定程度上阻碍经济增长;某些最终消费品的进口能带动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国外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关注到进口对经济增长可能的刺激作用了。Helpman(1995)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了进口对于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国内学者主要运用协整分析的计量方法揭示了进口和GDP之间稳定的正向线性关系,但是解释进口对经济影响增长途径的研究很少。
本文受到Lawrence(1999)的启发,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代表技术进步,选择研发投资和国民生产总值作为控制变量,进口、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和工业制成品进口作为自变量,利用多元回归法对1991年到2010年的中国宏观经济数字做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制成品进口能刺激技术进步,初级产品进口会阻碍技术进步。
根据实证分析,本文认为政府应该把握住进口对经济增长,尤其是技术进步的有利刺激:坚持鼓励机械产品和中间产品进口的贸易政策;控制初级原料的进口数量,鼓励资源节约型技术创新;扩大具有带动效应的最终消费品进口,加速国内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