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鸦葱(Scorzonera austriaca Willd.)系菊科(Compositae)鸦葱属(Scorzonera.L)植物,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华北及西北部地区,鸦葱(Scorzonera austriaca Willd.)可全草入药,作为传统的藏药(藏名:巴多拉)之一,早已在民间广泛应用。内可用于治疗肝炎,外用可用于疮、痈疽等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作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报道发现,截至目前为止,对于鸦葱药材的整体研究尚不深入。尽管鸦葱中萜类及挥发油类等成分已有研究报道,但研究鸦葱中黄酮类成分的报道却是少之又少。目的:鸦葱中主要含有黄酮及其苷类、倍半萜及其苷类、三萜及其苷类等化学成分。依据中药化学成分与其疗效之间的关系,黄酮化合物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之功效,而鸦葱的抗肝炎、抗病毒活性的临床应用与之相符。结合鸦葱的研究现状,本文以鸦葱中黄酮类成分为研究重点,从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黄酮类成分HPLC特征指纹图谱的建立两个方面对鸦葱药材中黄酮类成分进行研究,以期待能够为鸦葱黄酮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质量评价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促进鸦葱药材的综合利用。方法:1、对鸦葱中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取鸦葱全草干粉约10kg,使用70%乙醇20L冷浸提取3次,每次7天,合并提取液后减压回收乙醇,采用乙醚萃取的方法除去脂溶性色素,合并水层,浓缩后经D-101吸附型大孔树脂柱吸附,收集60%乙醇洗脱组分,减压回收乙醇,干燥后得鸦葱总黄酮提取物约267g。进而反复使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聚酰胺柱层析等分离手段,从鸦葱全草总黄酮提取物中,分离出了3个黄酮苷类化合物:I、II、III。2、采用质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来解析其化学结构。3、收集12批鸦葱药材样品,以已经分离得到的黄酮单体化合物为参照物,通过对色谱条件进行单因素考察建立鸦葱药材HPLC特征指纹图谱,建立了鸦葱药材的共有模式图,并进行相似度计算。结果:1、通过理化性质及现代波谱学方法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已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分别为:5,7,3′,4′-四羟基-8-C-β-D-吡喃葡萄糖碳苷(I),5,7,3′,4′-四羟基-6-C-β-D-吡喃葡萄糖碳苷(II),5,7,4′-三羟基-8-C-β-D-吡喃葡萄糖碳苷(III)。2、以化合物II、III为参照物,12批样品中多数样品的HPLC特征指纹图谱相似度良好,得出药材共有模式图。结论:本文采用有机溶剂提取,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分离化合物的方法对鸦葱黄酮类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离研究,丰富了鸦葱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方面的内容,解决了由于化学对照品缺乏而限制其质量标准的提高和进一步开发利用的重要问题。建立了鸦葱黄酮类成分HPLC特征指纹图谱,体现了鸦葱中黄酮成分的整体特征性与个体特征性,可以更好的控制药材质量为实现中药新药开发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