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多次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重大事故接踵而至,使人们的健康以及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威胁,而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亦呈上升趋势。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超越了国界,变成了世界性的问题。因此如何防止大规模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使食品质量安全得到保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这其中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从当前和长远的角度认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诸多方面,探究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寻找规避的办法和解决的途径。本文通过对中国食品安全资源网中食品安全事件集的样本进行原因分析后发现,造成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食品经营者主观上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在利己主义动机的驱使之下,倾向于采用机会主义的行为方式,从而带来的道德风险问题。在大量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完全契约及其实施机制的研究我们发现,其实约束机会主义行为有两条路径:第三方强制实施和自我实施,即法律约束与道德自律,我们在强调了他律的同时而忽视了自律,这也正是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的结症所在。声誉机制作为道德规范的重要实施机制,对约束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规避道德风险具有一定的作用。声誉机制作为一种激励约束机制,从企业的角度看,其树立良好声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长期的利益,而要获得可信的声誉则必须坚持诚信行为,规避机会主义,虽然这些行为在短期看可能是一种损失和负担,但为了树立良好的声誉以追求长期的利益,其实是最优的选择。可见,建立声誉机制的实质是企业为了长期利益而放弃机会主义行为可能带来的短期利益。对于食品企业声誉机制的具体构建,本文从技术层面、管理层面、维护层面和巩固层面等四个方面着手进行具体构建。并通过伊利集团的案例验证,本文提出的声誉机制模型对于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可实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