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一体化、文化交流频繁的信息时代,园林作品在吸纳外国元素的同时渐渐地迷失了自己,导致园林作品丧失其地域特征。西方文化对重庆园林的影响来源于近代,那时的重庆园林不仅吸纳国外的先进技术和造园理念,同时也保持着自己独有地域风味,是最为精彩纷呈的时期。因此,对重庆近代园林进行调研分析,可以归纳出具有重庆园林特色的普适性语言规则,为重庆园林在园林学科里能够独树一帜提供理论支持,为往后重庆园林的设计提供借鉴。本论文借用语言学的方法,通过对园林作品进行上下文分析、词法分析、句法分析,总结出重庆园林设计语言的典型语言要素。论文主要包括四个大部分:首先介绍了重庆开埠时期(1891-1911)、辛亥革命时期(1911-1929)、建市发展时期(1929-1936)、抗日战争时期(1936-1949)四个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该时期典型园林作品;其次对设计语言进行论述,建构出符合重庆的设计语言构架;再次,结合建构的语言框架,对重庆各时期近代园林的设计特征进行量化,将词汇、句法提炼出来;最后是将各个时期典型的词汇、句法二次提炼出来,成为重庆近代园林设计语言,并分析其对现代园林的启示。本论文选择对1891-1949年重庆近代园林设计语言进行研究,取得以下结果。(1)典型词汇有中西合璧的新式建筑、石室、花架、旱桥、防空洞、攒尖飞檐六角亭、运动场、石桌凳、石碑、石雕塑、Y字形台阶、运动场、植物园、动物园、自然景石、花坛、自然水景、分散的水景、青石板、鹅卵石、石混铺装、绿化形成的夹景、斜撑出墙的种植形式、黄葛树、银杏、香樟、茶花、紫藤等。(2)园林场地位置大多位于山顶,但官邸别墅园林大多位于山谷;景区平面布局主要以适应地形线的线性布局和点状布局为主,局部位置会有隐性的景观轴线。景区纵向布局表现适应高差的功能分层线,主要体现在公共园林里。视线结构表现为俯视与仰视的多角度视线变换,借景于山、江、城,视线的不断开合;游览路线以自然形态的套环式园路,平行式园路为主;结构特征为“园中园”微缩形态的传统园林以及“洋为中用”的西方园林的融合。(3)时代背景下人文情怀、政治主张下的人文关怀、对自然山水景观的模仿、西方元素的融合、传统园林手法的延续是影响重庆近代园林设计语言形成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