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实用的思维工具,在教学中具有引起学生注意,提高学习兴致,利于搭建知识框架,促进学生展开联想,提高综合思维能力等优势。地理是中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区域地理占据了初中地理学习内容的大部分。然而,目前初中区域地理的教学中却存在着教师疲于应考、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对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学生积极性不高,记忆困难,理解浅显,区域分析与综合思维能力欠缺等问题。随着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呼唤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实用的思维工具,在教学中具有引起学生注意,提高学习兴致,利于搭建知识框架,促进学生展开联想,提高综合思维能力等优势。地理是中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区域地理占据了初中地理学习内容的大部分。然而,目前初中区域地理的教学中却存在着教师疲于应考、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对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学生积极性不高,记忆困难,理解浅显,区域分析与综合思维能力欠缺等问题。随着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呼唤着初中地理教学紧跟时代步伐。本研究通过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实践中应用思维导图,以期改善现有教学中的问题,达到教学效果的提高。在实验研究前,以初中地理教师和学生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尽管师生都对思维导图这一教学手段表示认可,但大多数的师生对思维导图的认识还不够深透,且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的使用频率并不高。基于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与分析,结合教学实际,对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提出相应策略,如加深认识,做好教学准备,加强掌握以优化教学设计,对其灵活运用,完善教学评价等。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根据教学进度,选取区域地理中的中国地理,即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开展了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区域地理对比教学实验。将学情相似的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地形和地势》一节内容为案例,分别展示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和常规教学方式的流程。在一学期的实验教学结束后,利用量表、试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实践研究,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有助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区域地理学习兴趣有促进作用、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等。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占据了语文教学的一大板块,而事实上的语文阅读课却总停留在对文本本身的理解上,教师在课堂上中很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解读课文,从文章走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的阅读教学,使得学生无论在知识学习还是思维活动都停留在浅层,很难在语文教学中获得思维水平的发展,认知结构的成长。而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些方向,其中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作为以往语文教学中被严重忽视的部分,在当下的教
自“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投入使用以来,“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理念便深入人心。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还没有建构完善。鉴于鲁迅的经典散文作品《朝花夕拾》不仅多篇文章入选“统编本”教材的选文系统,同时还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一部“名著阅读”作品。因此,本文以“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理念之下的《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探讨“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的实践路径。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标准”这部分内容。“学业质量标准”正式编写入语文课程标准具有跨越性意义,然而部分一线语文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对于如何实施“学业质量标准”还比较茫然。加之,“学业质量标准”本身还存在知识领域分类不清、表述笼统、水平层级差异不明显、缺乏实践性与操作性等问题,增加了读者的困惑和实践的难度。因此,要将“学业质量标准”落实
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对各种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探索越来越丰富,其中源自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支架就受到了广泛地关注。本课题就是在明晰我国现阶段的说明文阅读教学状况和教学支架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名师说明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学支架的使用情况,吸收优势、补充不足,致力于为一线教育者提供能高效应用教学支架指导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论文把“名师说明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支架的应用现状”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
教科书的编写质量影响着教学质量,教科书研究是学科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是当今世界教育发达国家,其母语教科书编写独具特色。本论文力图通过中日教科书的比较研究,了解中日母语教科书的异同,从中思考中日母语课程与教学不同的价值取向,并借鉴日本教科书的编写优点,以进一步完善我国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同时也为一线教师提供教科书使用的新视角。为了能够较为深入地研究中日教科书的异同,本研究聚焦于七年级教科书的比
自语文新课标颁布以来,整本书阅读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但是目前为止,整本书阅读缺乏专业的理论指导,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也处于摸索阶段。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本文将支架理论引入整本书阅读教学,期望在发展比较成熟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框架引导下,能为整本书阅读教学寻得一点启发。本文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本论题的研究意义、梳理了国内外对支架式教学和整本书阅读教学等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本文的研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不再单一,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现代教育已经不再是教师单纯的教会学生做题,而是让学生经过教育后,能够学会自主学习。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要求教师教学要灵活改变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此来帮助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够快速适应社会发展。支架式教学法的教学理论来源于建构主义以及最近发展区理论,该方法能够辅助教
鲁迅的名篇《藤野先生》收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其主要记叙了早年鲁迅在日本留学的经历以及与解剖学老师藤野先生之间的一段难忘的回忆。从1936年上海中学生书局版《初中当代国文》首次选入其至今,目前可查的有三十多套语文教科书选用了《藤野先生》,是中学语文教科书中较有代表性的定篇。本论文以新中国成立后人教版各年代语文教科书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语文教科书中《藤野先生》的选文编制进行研究分析,即从知识系统、导
近些年,教育领域的教师惩戒权逐步成为社会热点,教师惩戒的典型事例引起人们关注,社会上有众多教育者因惩戒学生而被推到舆论之巅,各界人士都对教育惩戒权利和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2019年11月底,教育部为落实立德树人重要目标,保障和规范教师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学生的职责,维护师道尊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根据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是有联系的两个学段,它们分工不同,初中地理注重表象的分析研究,高中地理注重理解和应用。这表明了地理课程体系设置的整体性和连贯性,高中地理教学应该是奠定在在初中地理教学基础之上。然而,就陕西省的学生而言,初二阶段举行学业水平测试,初三阶段不再开设地理课程,导致地理学习出现了长达一年的“空窗期”。笔者通过三年的农村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了解到,农村地区初高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