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6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暖是21世纪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预测,从现在起到208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会继续升高2℃~4℃,这将必然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究其本质,气候变暖主要源于人类活动,尤其是人类大量消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所致。因此,低碳发展成为了当今国际社会高度重视的热门话题,它本质上是人类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一场深刻革命,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关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显然,构建一个科学的区域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则有着重大的意义:第一,它能够引领未来低碳发展的具体方向;第二,它能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路;第三,它能够客观评价区域低碳发展水平;第四,它能够有效促进地方政府管理创新。本文以低碳发展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了解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般方法论,明确区域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性特点,同时深入分析研究区域低碳发展的五大重点领域,并充分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等相关政策与规定的具体内容,从经济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碳排放,低碳社会等四个方面,探索建立了一套区域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生态哲学的兴起,大多数人会从环境伦理的角度去关注阿恩· 奈斯(Arne Naess)和奥尔多· 利奥波德(Aldo Leopold)这样的著名学者。本文从心灵生态视角出发,以建设
研究了混合异养细菌对含钒石煤的微生物浸出效果,并采用X荧光半定量(XRF)、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等检测手段对石煤原矿、细菌浸出后残渣进行了矿物结构
随着先进科技的发展和应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态危机出现,人们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以寻求绿色和谐世界。在此背景下传统会计核算体系提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