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当下奥地利最具反叛和先锋精神的作家,彼得·汉德克一直在创作中探索人和世界的关系、人在空间中的定位以及自我性的表达。自60年代早期的先锋戏剧后,汉德克逐渐把重心从对语言秩序的批判转向对个体自我的描摹和书写。本文的研究对象选取为作者创作于70年代后的四部新主体性小说《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短信长别》、《缓慢的归乡》和《去往第九王国》,分析和探讨汉德克在小说创作里所赋予的主体性探索的特征和内涵。汉德克首先在小说创作里总结了先前的戏剧创作中的特点和经验,揭示现代社会中日益凸显的语言危机和人的异化境况,并通过主人公布洛赫主动进行语言抗争的方式去获得解救可能,尽管最终他给出的是一个模棱两可且透露着悲观情绪的结局。其次,汉德克在小说里提出“逃逸”命题,把“逃逸”分为地理空间意义的逃逸和意识语言层面的逃逸,通过对旧世界和旧秩序的逃逸来取得自我的独立和认知。同时汉德克也指出了“逃逸”过程里仍然存在的反复和折返的可能,也阐明了这种方式只是作为暂时性前提的一种而并非最终解决方案。在《去往第九王国》中,面临着家园和个人记忆的双重缺失,汉德克把主人公菲利普放置在一个不定向的、永远行走着的蕴含无数可能性的位置,在阅读和旅行——认知和实践两个层面上不断重构着自我,突破语言的桎梏,在回溯中获得失却的记忆,并且在通向家园斯洛文尼亚的旅程中取得现实意义的观照,抵达语言和文化的根源。至此,才意味着汉德克的“新主体性小说”探索的完成。可见,汉德克对于人性的窥探、对于人之于世界的存在困惑的反思和求索是深沉、丰富而有层次的,他的新主体性小说从“发现——逃逸——回归”三个层面落点,不断地探寻着自我与世界连接的意义,为现代主义的迷思找到解释和救赎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