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瘢痕化医用组织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li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后遗症便是困扰患者的瘢痕问题。传统的手术缝合不仅操作繁琐,而且会引起感染、组织增生、坏死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导致瘢痕的产生;近年来,医用组织胶广泛地应用于多种外科手术中,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能促进伤口愈合和修复、减少并发症,进而有效地减少瘢痕的形成。目前,国内所使用的材料多为进口材料,成本较高,因此,制备出一种低成本医用组织胶、减少手术瘢痕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本课题以明胶、羧甲基壳聚糖、丝胶为原材料,在37-40℃水浴作用下,将明胶水溶液、羧甲基壳聚糖溶液及丝胶溶液进行共混,再在水溶性碳化二亚胺的作用下进行交联反应,制备得到明胶/羧甲基壳聚糖类的医用黏合剂。在红外光谱(FT-IR)、电子扫描显微镜(SEM)有力的观察其微观结构形貌,同时也是对其物理性能所做的表征;通过血液相容性实验、皮肤刺激试验、致敏性试验、全身急性毒性试验、降解性实验及细胞毒性试验对其生物学性能进行评价并对其作为生物医用材料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明胶、丝胶和羧甲基壳聚糖之间产生了稳定的结合,并伴随有酰胺键的形成;复合组的孔隙空隙均匀且相互贯通,这为组织细胞在其表面的附着、生长和增殖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有助于促进创伤伤口的愈合;通过调节明胶/羧甲基壳聚糖的比例、固化时间、交联剂浓度及交联剂含量调节材料的黏接强度,以明胶/羧甲基壳聚糖配比G9C1、固化10min、交联剂浓度10%、交联剂含量1%时的黏接强度最高,G8C1的次之;体外降解实验结果显示:该材料可逐步降解,且可通过调节成分配比调节降解速率,以期达到不同的应用需求;血液相容性结果显示:溶血率最高为1.55%,远低于5%,并且具备一定的抗凝血效果,血小板消耗率最高为22.56%,低于40%,符合国标要求;皮肤刺激结果显示: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在实验过程当中没有出现红斑、水肿甚至是死亡这样类似的现象,说明本黏合剂对皮肤无刺激;致敏性实验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同,各实验组在不同的测试时间诱导阶段皮肤刺激部位未见红斑水肿现象,致敏率视为0;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与市售的α氰基丙烯酸酯类生物胶作为对照,其显示的细胞毒性级别为2级,而本课题制备的黏合剂各实验组细胞毒性评分多为1级,个别为0级,均是小于2级的,说明该材料是符合国标要求;全身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从24h的笼边观察来看,实验动物期间未见有任何的毒性死亡晕厥等不良症状,与对照组相比,由统计学P值大于0.05亦可知,各时间段的体重相对增长数不存在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脏器系数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体病理学检查发现,各内脏器官未出现肉眼可见的水肿或出血现象,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心肝脾肺肾各脏器微观图显示正常,并未出现肿大、暗区淤血、细胞核破裂、溶解、渗血等病理病变,细胞形态良好正常,说明在医用黏合剂的全身急性作用下大鼠各脏器并未发生病理病变,是安全无毒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以明胶、羧甲基壳聚糖和丝胶制备出的医用组织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安全无毒、无刺激,对于解决缝合、瘢痕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其他文献
<正>人才战略规划的调整是指通过运用修改战略规划目标和行动方案等修正原先战略规划不能适应现实需要的部分内容,使战略规划回归正确之路。一、人才战略规划的调整依据1.依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目标为培养和输出复合型的会计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了更好地适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需求,要重视综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完善培养方法,提
介绍了徕卡新型TS 30全站仪的卓越性能、测距精度分析和机载程序开发平台GeoC++,结合工程实践开发了地铁自动变形监测的机载应用程序。
我国地下水的开发存在过量开采、无序开采等问题,并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地质灾害。要保护地下水资源必须建立市场化的水权流转交易机制及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推动循环经济下
<正>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至今仍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我国21个省、市、自治区孕产妇死亡专题研究协作组的前瞻性调查结果,孕产妇死亡率为48.8/10万,其
<正>近半年多来,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行长潘岳汉格外地忙碌,忙于许多课题研究和探讨,忙于举行多个客户推荐会,忙于会见各个大型企业的老总。而这大都缘于同样一件事——上海自贸
三维城市是数字城市和数字县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数字城市和数字县区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城市三维建模技术逐渐成为热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Arc GIS为例,分别结
<正>一、我国人力资源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一)人力资源成本的外延不确切人力资源成本的外延不确切,不能进行明确分类,增大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的随意性。人们对人力资源成
<正>2015年是《新青年》创刊100周年。百年前《新青年》的创刊,是近代中国进步知识青年群体改造中国、复兴中华民族历程中的重大转折性和标志性事件,对20世纪中国影响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