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际社会的大背景下,社会成员之间要学会共同生活,逐步构建社会共同体。人是具有群体性的,只有在集体生活中才能更好地凸显自我个性。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也需要响应国际的号召。我国新基础教育改革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的追求目标,致力于提升班级生活中师生的生命质量和精神境界。在深入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以及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尽管研究者们针对班级管理的现实问题做了大量探讨,但在理论与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本研究中主要将问题分为三个:第一,从班级到班集体再到班级共同体,究竟何种班级形态更准确?第二,班级管理理念究竟是需要注重工具性还是人文性?第三,应该如何有效处理两者的关系?由于教育教学管理者对班级形态定位的不同,加之管理理念指向性的偏差,必然在管理模式的选择上有不同的侧重点,那么如何有效管理班级这一研究动机便油然而生。本研究在查阅相关文献材料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学者对班级管理的研究现状,即班级组织形态的统一性、管理理念价值的教育性、班级管理内容的规范性、班级环境管理的美观性以及班级管理过程的关系性等方面进行梳理,界定了相关概念。随后,从柏拉图“心灵转向”论的视角出发,揭示转向内容,并结合成都市某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探究理想班级的管理策略。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该部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交代了问题的缘起与提出、研究的目标、意义和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本研究相关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结合选题确定研究的方法。第二部分,理想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该部分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通过“三喻”概括柏拉图“心灵转向”论的主要观点;其次从观点中归纳“心灵转向”的认知转向、情感转向以及意志转向;再者找到原理内容与班级管理的关联;最后揭示班级管理实现“心灵转向”的重要性。第三部分,某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现状调研。该部分明确研究的环境和对象,主要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对成都市某小学一年级6名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内容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第四部分,小学班级管理存在问题透析。该部分主要针对在现状调研中的内容找出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班级管理认知、情感、意志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缘由,最后就问题得出启示。第五部分,理想班级管理的初步设想。该部分基于当前小学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紧扣“心灵转向”的内容,管理目标从片面转向全方位思考、班级活动开展注重单一转向多元化、班级人际关系从个体转向集体、班级环境营造注重显性转向显性与隐性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