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侏罗系大安寨段致密油储层储集特征研究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致密油作为非常规油气的一种已经逐渐成为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新热点。根据前期研究结果,川中地区侏罗系大安寨段致密油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但仍存在资源与产量不匹配、不同类型储层差异微小、有效储层分布规律识别难度大、常规孔喉系统表征技术难以有效揭示微纳米孔喉特征及储集能力等问题,导致川中地区侏罗系大安寨段储层有效动用难度大,动用程度低。因此本论文在充分调研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油气储层地质学、地球物理测井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为理论指导,从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特征、物性特征、控制因素、源储配置关系及分布规律等方面对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大安寨段致密油储层储集特征做进一步分析,以期为川中致密油下一步优选开发有利区奠定基础。本论文综合利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扫描电镜、高压压汞试验、氦气法测试、酒精法测试、CT扫描等高分辨测试手段,结合钻井、测井、试油、生产动态等基础资料对川中侏罗系大安寨段致密油储层储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安寨段致密油储层包括晶粒灰岩、泥质介壳灰岩、泥晶介屑灰岩、灰质泥晶云岩、泥岩等多种岩性,其中晶粒灰岩脆性指数最高,其次为亮晶介屑灰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且普遍含油,整体上以溶蚀性孔隙和构造性裂缝为主,广泛存在的纳米级孔隙及微裂缝对该段致密油成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安寨段储层非均质性极强,物性极差,平均孔隙度<2%、渗透率<0.1×10-3μm2。通过研究,大安寨段致密油储层物性受孔隙结构影响大,认为该段储集层孔隙结构可分为两大类8小类,储渗组合模型则具有孤立孔型与孔-缝型两种,并且发现不同孔喉配置类型的储集空间分别存在于三个物性区域;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构造作用等因素影响下,不同类型储层动态产能差异较大。川中侏罗系大安寨段致密油储层源储配置关系表现为厚源-厚储、厚源-中储、厚源-薄储、薄源-厚储、薄源-薄储5种组合类型,其中厚源-厚储型为最佳,其次为厚源-中储、厚源-薄储,三种源储配置类型均出现累产万吨以上工业油井。研究认为工区西环带、凹陷带及南环带部分地区储层储集岩脆性指数高、储集空间发育、源储配置有利,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此研究为川中地区致密油评价与开发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油田的开发进入后期,油井的产量越来越低,而含水率则越来越高,使得含水的测量成为一个难题。持水率是产出剖面测井的重要测量参数,准确测量持水率是准确评价各层产出情况,制定合理开采方案的基础。目前的含水测量方法均不能实现含水0%-100%测量的要求,为此而研发出了双频微波持水率仪。为了使双频微波持水率仪能够早日在油田中得到应用,必须尽快研制对应的解释方法。本论文第二章对双频微波持水率仪的测量原理进行
渤中34-1油田位于渤海南部海域的黄河口凹陷中央构造脊上,其受主控断层郯庐断裂右旋张扭活动的影响,断裂活动强烈,断层发育,断裂系统复杂,形成众多的断块及断背斜圈闭。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是当今油田的主力产油层段,油藏埋藏深度在1000米到2000米之间。该区域主要是浅水环境下的砂岩储层,目前对该段的砂体发育规律的认识程度还比较低,因此有效的预测砂体发育规律是后期油气勘探开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步。论文在
近年来,我国油气的开发逐渐向地质条件更加复杂的深部地层、水深更深的深海区域转移,在此背景下,深井、大位移井、大斜度井越来越多地用于这些油气田的开发中。随着钻井深度和延伸距离的增加,钻井难度急剧增加,井漏、卡钻等井下复杂情况发生的机率随之增大。连续循环阀钻井技术可以保持钻井液的连续循环,很好地解决了上面钻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是常规钻井液循环方式的一次变革,但连续循环阀钻井系统在分流过程中会出现剧烈的
学位
本论文以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为研究对象,以现代沉积学、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储层地质学、地球化学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为指导,根据钻井、岩心、野外露头剖面、测井等基础资料,结合大量阴极发光、碳氧同位素、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等现代测试手段,研究了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地层特征、沉积相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在此基础上,综合区域地质背景、岩相古地理格局对灯影组白云岩成因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最终总结了白云
针对目前黄骅坳陷埕北斜坡古近纪沙河街组沉积相研究还比较薄弱这一现状,以层序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沉积学等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深入研究埕北斜坡带沙河街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相,旨在为该区沙河街组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在综合考虑构造、气候、沉积物供给和湖平面升降等多因素的基础上,以不同级次层序界面的识别为依据,识别出研究区古近纪可划分成两个2级层序,沙河街组划分成6个3级层序,并建立了
磨溪龙王庙组气藏自投产以来,显示出巨大的开发潜能。然而,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多口井产水或具有产水风险,与早期地质模型预测结果并不相符。显然,现有地质模型难以满足龙王庙气藏适时动态开发的需求。本论文以开发地质学等理论为基础,综合利用地震及钻、测、试井资料,综合采用地震储层预测、单井测井属性定量评价等方法,优选储层地质建模方法,建立了更为合理的缝洞型三维地质模型。综合研究表明:(1)最正和最负曲率体对
位于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北大港潜山构造带中部的六间房地区是受潜山控制的重要油气勘探区域,对该区构造特征的研究还较薄弱。本文以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地震地层学、沉积岩石学等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深入研究六间房地区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规律,旨在为该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本文通过运用断裂活动性分析等手段,从断裂组合、断裂演化、构造样式等多方面、多角度地研究了六间房地区的构造特征。认为区内存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