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建言行为对组织社会化的影响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dolph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员工是组织成长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确保他们尽可能快地适应组织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起初,组织社会化研究主要从组织层面来探索促进新员工适应组织的因素。随着研究的深入,新员工的主动行为逐渐受到了重视。然而,学者们主要关注新员工主动行为所产生的积极效果,而忽视了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此外,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于新员工如何寻求信息或反馈以促进社会化,鲜有学者注意到新员工也会主动向组织成员提供信息或建议。基于此,本研究将通过对新员工建言行为与组织社会化作用关系的探讨以揭示新员工主动行为对组织社会化存在的双重影响,从而填补现有组织社会化研究的空缺,并为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根据已有研究成果,本研究基于人际吸引理论和社会说服理论,以“新员工建言行为→领导感知→领导支持→组织社会化”为思路,构建了本研究的概念模型,提出了十三个研究假设。基于研究需要和目标,本研究参考了国内外学者的成熟量表,遵循科学客观的原则设计了初始问卷。通过征求专家意见、员工访谈、小样本预测试及小组讨论,本研究从表达方式、内容上完善了初始问卷,以此作为正式调研所用。本研究从中国两家大型企业收集了研究数据,并最终获取了291份有效样本数据。本研究先对数据的信度、效度进行了检验,接着采用层次回归分析、优势分析法及自助抽样法检验了变量间的直接作用、中介作用及调节作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抑制性建言,新员工促进性建言对领导能力感知的作用更为显著;相反,相较于促进性建言,新员工抑制性建言对领导意愿感知的作用更为显著。新员工促进性建言通过领导能力感知对领导支持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新员工抑制性建言通过领导意愿感知对领导支持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领导支持与角色明晰、任务掌握及社会适应均有着显著的正向关系。建言建设性显著调节了新员工建言行为与领导感知之间的关系,即建言建设性水平越高,新员工促进性建言对领导能力感知的正向作用越大,而新员工抑制性建言对领导意愿感知的负向作用越小。此外,建言建设性显著调节了新员工抑制性建言与领导支持的间接关系。具体而言,建言建设性水平越高,新员工抑制性建言对领导支持的间接负向作用越小。基于实证结果,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新员工的主动行为对组织社会化有着双重影响。新员工主动建言行为会影响领导对其能力或意愿的评估,进而影响到领导对新员工的支持行为,并最终影响到新员工的组织社会化。促进性建言表明新员工具有帮助领导实现目标或完成任务的能力,因而领导更愿意与新员工进行互动,为其提供支持和帮助,促进其顺利地完成社会化。与之相反,抑制性建言容易引起领导对新员工意愿或忠诚的质疑,导致领导对新员工的支持或帮助会比较少,从而不利于新员工社会化的完成。(2)新员工促进性建言和抑制性建言对领导感知的影响具有差异性。促进性建言表明新员工具有明显的促进定向,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还能够激发团队的积极情绪。相比之下,新员工抑制性建言无法准确描述潜在的问题或风险而会被领导认为新员工只是在表现自己。因此,促进性建言比抑制性建言更能引起领导对新员工能力的感知。另一方面,新员工抑制性建言是对领导所认为合理行为的质疑,是对领导日常事务的批评。这种行为通常会引发领导的消极情绪,使得领导认为新员工缺少帮助自己实现目标的意愿;而新员工促进性建言与组织或领导的目标相契合,所以不会引起领导的强烈反应。因此,抑制性建言比促进性建言更能引起领导对新员工潜在意愿的感知。(3)高建设性的建言行为更容易被接受,即便是对领导工作的批评(抑制性建言)。如果新员工提出的促进性建议是有据可依、描述准确的,领导会认为这些建议更有可能成功实施,进而增加了对新员工能力的肯定。同样地,如果新员工能从专业角度准确地识别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而不只是为了批判问题,那么领导也将更容易接受抑制性建言。因此,建言建设性有助于提高领导对新员工建言行为的积极评价。(4)领导支持可以有效地促进新员工的组织社会化。在工作中,领导是新员工获得信息、指导和反馈的重要来源。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领导支持能为新员工提供情感支持,使其获得心理安全感和归属感,敢于表现自我。同时,领导支持能为新员工提供信息资源和工作反馈,使其能更有效地完成组织任务和目标。因此,领导支持有助于新员工明确角色、掌握工作技能以及融入组织。本研究具有以下创新点:(1)本研究指出了新员工主动行为对组织社会化存在的双重影响。现有社会化研究主要关注新员工主动行为带来的积极作用,而忽视了主动行为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本研究对于新员工建言行为的负面影响的探索弥补了当前研究领域对新员工主动行为的认识不足。同时,本研究也为新员工主动行为与组织社会化关系的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并为日后深入开展新员工主动行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2)本研究揭示了新员工建言行为对组织社会化的作用机理,进一步深化了对两者关系的理论认识。基于人际吸引理论,本研究以领导能力/意愿感知和领导支持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了新员工建言行为对组织社会化的影响机制。此外,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作用机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作用机制的构建与验证揭开了新员工建言行为作用于组织社会化的研究“黑箱”,深化了对新员工主动行为与组织社会化内在逻辑关系的认识,弥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不足。(3)本研究从人际吸引的理论角度拓展了领导对建言反应的研究。现有关于建言行为与领导反应关系的研究仍存在不同的观点。本研究基于人际吸引理论从个体知觉的角度探讨了领导对不同类型的新员工建言行为的认知反应,丰富了促进性建言与抑制性建言的差异化研究,同时为探索建言行为与领导反应关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4)本研究从建言质量的角度探讨了新员工建言行为的调节因素,丰富了建言效应的边界条件研究。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于建言频率、建言方式对领导反应的影响,而忽视了建言质量这一因素。因此,本研究引入建言建设性这一变量探索了新员工建言行为影响的边界效应,弥补了建言质量与建言效应作用关系研究的不足,深化了对建言行为作用效果的理解,丰富了建言行为权变因素的相关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使用无线技术进行对外部世界的感知的无线感知研究越来越多,而身份识别则是无线感知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但传统的无线感知中的身份识别主要集中在利用步态进行身份识别,使用人体其它特征的研究甚少;另一方面,传统的接触式心电信号身份识别又会带来许多其他问题,比如需要携带设备或者公共设备需要定期清洁,这会造成许多不便。为了解决上面提出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
镁铝氧氮化物(MgAlON)具有良好的热震稳定性、优异的抗熔渣侵蚀和抗熔体渗透性能,因此,MgAlON结合氧化物耐火材料是RH精炼炉用环境友好型耐火材料重要研究方向。基于金属铝在氧化物基体中呈现出的高温反应活性和梯度结构反应特性,本论文将金属铝引入到Al2O3-MgO耐火材料中,探究了高温氮气条件下铝镁溶胶结合Al-Al2O3-MgO耐火材料的物相、结构与性能;制备
所谓深度学习,是以学习者高阶思维形成、创新能力提升和精神影响为旨归,突出参与、体验和生成,并促进学习者核心素养培育的一种学习方式。(崔友兴《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课程·教材·教法》2019年第2期)下面,我以《赤壁赋》教学为例,具体谈谈语文深度学习的几种策略:
如何让散文教学有趣味?定点定篇,构建金三角模型是重要方法。金三角模型即焦点烛照式(一篇精深阅读)、两点对照式(两篇比较阅读)、散点激光式(多篇群文阅读)的综合。无论何种型、式,矛盾问题链的设计都是趣味阅读的关键。矛盾,指的是每个问题都可以在二元或三元中选择。矛盾问题链,指的是教学由彼此相关的、多元选择的、逐层深入的多个问题构成,形成综合的链式结构。一、单篇精深阅读: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的一线治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影响观察。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依托泊苷 顺铂治疗,观察组给予依托泊苷 安罗替尼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肿瘤标记物水平及不
本研究以火炬松第一代种子园27个自由授粉家系为试验材料,运用已建立的近红外模型测定其产脂量、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自主研发了一套火炬松年轮分析系统,运用该系统测定火炬松年轮宽度。利用基于REML和BLUP的混合线性模型方法,分析了火炬松产脂量、材性性状、年轮宽度的生长变异规律,进而分析各性状之间的表型与遗传相关,估算各性状的遗传参数,同时预测了家系和单株的育种值,筛选出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丰富火炬松
学位
植物生长在土壤中,植物释放的化感作用物质必须要经过土壤才能发挥作用,土壤微生物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植物化感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植物化感物质与微生物互作关系的基础上。尽管桉树化感作用的研究已有诸多报道,但受土壤生态系统复杂性和实验手段的限制,目前对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与桉树化感作用的相关性研究还比较少见。因此本文一方面通过研究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 x E. u
学位
环糊精具有“外亲水、内疏水”的空腔结构,常作为多种难溶性化合物的载体材料用于改善物质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活性。近年来,人们基于环糊精的结构特点,设计并开发出大量的环糊精衍生物,这些新型的功能性材料在食品添加剂、药物载体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逐渐成为新材料研发领域的热点方向。目前,以环糊精为基础构建的功能性材料主要包括环糊精包合物、环糊精共价偶联化合物、聚轮
~~
期刊
以山东省14个省级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构建低碳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使用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算法(SOM)进行实证分析,对集群的低碳资源利用与污染控制、低碳技术研发与转让、企业低碳管理、政府低碳行为、所在地环境五个方面的低碳经济特征进行映射分类,提出山东省低碳产业集群聚类发展模式。研究发现:山东省产业集群的实际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某些集群存在明显短板;14个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