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增长面临资源枯竭和能源约束,以往依靠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粗放式的发展难以为继。中国经济只能从以要素投入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技术创新必须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党的十六大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构建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自主创新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确立了到2020年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总体目标。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为“科技创新”处于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高技术产业在国家调整产业经济结构和促进转型升级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各国普遍重视。高技术产业具有耗能耗材少、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知识和技术密集等特点。尽管近年来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迅猛,但是自主创新能力依然不足,缺乏高端核心技术。深层次原因在于中国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资源投入不足或投入不当,导致创新产出不理想。发达国家经验证明研发投入能促进创新产出,但是事实上,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作为拥有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济基础和有一定研发实力的中国各个省份,研发投入能促进创新产出吗?中国高技术产业各省域创新效率如何?高技术产业如何从不同的技术来源中选择来提升创新绩效?弄清楚这些问题有利于改变中国以前的以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型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动经济进入以创新为驱动力的发展轨迹,摆脱经济资源约束的困境,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平稳发展。本研究意义在于进一步丰富我国相关技术创新理论,有利于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有利于促进工业化转型升级。本文基于国内外有关创新综述、创新投入产出关联分析综述、创新绩效和全要素生产率综述和不同技术来源对创新绩效影响综述,分析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现状,构建了多种模型,对创新投入产出关联、创新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不同技术来源对创新绩效静态和动态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具有一定建设性政策建议。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三点结论:(1)研究中国高技术产业五大行业、各省1995-2011共17年间创新投入(研发经费或新产品开发经费)对数和创新产出(新产品销售收入或专利申请数)对数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本文尝试运用一种基于似不相关回归系统和自举临界值沃德检验的新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结果表明“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明显存在从创新产出到创新投入方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尤其是存在新产品开发经费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之间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医药制造业”明显存在从创新投入到专利申请和从新产品销售收入到新产品开发经费单向因果关系;“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存在从新产品开发经费到专利申请和从新产品销售收入到新产品开发经费的单向因果关系;“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不存在任何方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河南、湖南共2省从研发经费投入到新产品销售收入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广东、海南、山西、江西、湖北5省从新产品销售收入到研发经费投入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没有一个省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其余12省两者间不存在因果关系。(2)利用1995-2011年29省域的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实证分别测算了29省域高技术产业的研发创新效率。结果表明:17年间中国高技术产业年均技术效率整体偏低,但是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均值SFA测算结果与DEA测算结果普遍都很低,尚有70%的改善空间,各地区创新效率差异显著,两种方法测算的结果排序具有高度相关性,排序结果显著一致。考察期内全国高技术产业的TFP年均增长率平均为8.4%,TFP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6.7%),其次得益于纯效率的增长(1.7%),而规模效率改善的贡献较小(0.2%),因此,技术进步成为推动各省的高技术产业TFP增长的主要动力;创新能力高的省份的高技术产业规模效率年均增长率较低,甚至为负值;东、中、西部地区各省域的高技术产业TFP年均增长率绝大多数(24/29)为正值,其中,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TFP增长最快(9.9%),西部地区次之(9.1%),中部地区最低(7.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4%)。(3)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实证估计扩展生产函数的系数,推测高技术产业内部研发、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三种类型获取技术知识的投资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研发人员对于创新的贡献为0.29,研发人员贡献不如资本投入贡献大;技术引进只有配合投资于内部研发,加强消化吸收能力,否则单独不能提升新产品销售收入推动创新产出;由于国外技术和国内技术存在不同的特征,本文发现投资于国内技术购买有利于提升创新能力,但是不能提高企业的吸收能力。建立PVAR模型,通过正交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离出内部研发、技术引进、购买国内技术和研发人员对创新影响水平。研究表明创新产出、研发经费、国内技术购买和研发人员都会对创新产出产生促进作用;技术引进对创新产出先抑制后促进;研发与技术引进之间存在替代关系,研发与购买国内技术之间存在互补关系;研发人员对创新成果始终存在稳定的促进作用,其影响要滞后二期才达到最大。最后本文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