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卫星链路TCP的分析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0056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特网的全球化应用规模正以指数的速率逐渐扩大,这增加了用卫星来传输因特网数据的需求,主要是因为卫星链路具有地面链路无法相比的优势:覆盖的地理区域广、提供更宽的频带范围、提供点到多点的传输.然而,传统的因特网的TCP/IP(互联网协议)是面向地面网络优化的,由于卫星联接的延迟长、比特误码率高、不对称,所以其信道利用率和吞吐量都很不理想.问题的根源在于:当TCP/IP协议组中的自动请求重发(ARQ)和流量控制算法在地面链路得到优化时,在卫星链路上却导致了严重的带宽浪费.本文首先分析了传输控制协议TCP的四个交互式的拥塞控制算法:慢启动、拥塞避免、快速重发和快速恢复.在此基础上对四种TCP实现方式(其中包括Tahoe、Reno、New Reno和SACK)从理论上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然后本文通过仿真研究了四种TCP实现方式应用于卫星链路的各自表现情况.以吞吐量、效率、平均队列延迟为指标比较了四种TCP方式的性能优劣;分析了拥塞窗口Awnd取不同值时,四种拥塞避免机制性能的改变,特别是拥塞窗口大于带宽延时积的情况;研究了所传输文件的大小对吞吐量的影响.经过仿真得出结论:SACK是一种比较适合卫星链路的TCP方式.由于TCP把分组的随机丢失也解释为网络拥塞造成的.因此高比特误码率的卫星链路里TCP的性能就急剧下降.本文最后据此提出了一个适应于卫星链路的SACK TCP的改进方案.它仅对SACK TCP拥塞检测机制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修改,改进后的协议仅把在一个丢失窗口(Lwnd)中检测到k个分组丢失解释为网络拥塞(这里k和Lwnd是协议中被定义的参数).经过分析可以证明,这种修改对卫星链路吞吐量的提高是比较有效的,同时对地面网络的性能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其他文献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作为计算机网络进化而来的无线通信技术,WiMAX对网络数据的实时存储和高效管理有着迫切的需求。本文以IEEE802.16协议和WiMAX论坛规范作为理论依据,首先
EPON(Ethernet PON)是采用点到多点结构、无源光纤传输、在以太网之上提供多种业务的一种新技术。它旨在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瓶颈,具有成本低、兼容性好、技术成熟、可维护性
本课题重点作了以下工作: (1)深入研究阈值系统的性质,总结阈值系统随机共振的产生条件和特性;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发现并讨论了有关信号增益和信噪比增益的新特点,为信号检
离散余弦变换和小波变换是国际静态图像压缩标准所采用的变换方法。研究和优化基于这两种变换的图像压缩算法,实现并完善标准中规定的功能,对于图像压缩编码理论的发展和标准
本篇论文主针对已有和即将开展的传统话音业务和分组数据业务,借鉴现有网络已有的业务模型。根据不同业务对QoS的要求和实际网络情况,分析了传统话音业务的特性,在ON/OFF模型的
城域网的发展目标是可运营的、透明的、可扩展的高容量城域光网络,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若干技术的突破,其中设计具有合理资源调度能力的网络接入协议是城域光网迈向实用化的关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