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篇小说《西游记》大量使用了明代后期淮安一带流行的各类熟语。本文力图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书中的上千条熟语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全文正文部分由四章和附录约10万字组成:
第一章:根据《西游记》的实际情况以及笔者对熟语分类的理解,对《西游记》中所有的熟语分作六类:即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俗语,并分别从以上六类中挑选出最有代表性的熟语用例进行分析,进而归纳出以上六类熟语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选取迄今为止各种工具书中未收或收录有误的词条,对《西游记》中部分熟语的源流进行补充论证。指出,《西游记》中的熟语,主要源于以下七种典籍,即:儒家经典、佛家经典、史志笔记、古典诗词、戏曲小说、神话传说及其它杂书。
第三章:通过分析《西游记》中高频使用的熟语,进而揭示《西游记》神魔小说的特点,并指出:《西游记》中的熟语,有些是作者对流行熟语的加工、活用,有些则是作者为了刻画人物形象而杜撰的熟语。这些熟语通过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使文章富有生动活泼、幽默诙谐的喜剧色彩。
第四章:分析《西游记》中熟语的社会文化功能。指出:《西游记》中的熟语反映了16世纪前后明代的社会文化风貌,代表了儒、道、佛及市井文化在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影响。
在正文之后,还有7个附录。其中,3个索引依照各类工具书所收录的《西游记》中的成语、谚语、俗语编成。此外还附录了《西游记》的全部歇后语、惯用语和格言,以及各类工具书未收之熟语,以利于今后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