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Kiss1及GPR54mRNA表达水平探讨过度瘦身对大鼠生殖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及左归丸的逆转效应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mon2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通过“半量饮食+过度运动+左旋肉碱”的综合方法造成大鼠过度瘦身模型,检测不同时间阶段大鼠下丘脑Kiss1及GPR54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等;同时,对造成过度瘦身状态的大鼠用左归丸进行干预,观察以上各项指标表达的差异,探讨过度瘦身对大鼠生殖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及左归丸的干预效应。
  方法:选用SPF级健康雌性动情周期规律的12周龄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AB组,每小组10只(空白组、模型组、恢复饮食组、恢复饮食+左归丸组)。A组造模4周,B组造模8周,恢复饮食组大鼠饮食恢复4周,恢复饮食及左归丸组大鼠干预4周。造模方法:半量饮食+过度运动+左旋肉碱。每日记录大鼠一般状态,每周运动休息日记录一次大鼠体重变化。分别于4周、8周、12周后,处死A组、B组相应组大鼠,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B两组大鼠血清性激素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下丘脑Kiss1及GPR54mRNA表达水平。
  结果:(1)大鼠体重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均明显下降(P<0.01)。模型A组大鼠体重下降了17%;模型B组大鼠体重下降了23%。与模型组比较,恢复饮食组大鼠体重均明显升高(P<0.01);与恢复饮食组比较,恢复饮食+左归丸A组大鼠体重升高(P<0.05)。给予恢复饮食后,模型A组大鼠体重恢复为空白组的98%,左归丸干预后体重恢复更明显;模型B组大鼠体重恢复为空白组的83%,左归丸干预后体重恢复不明显。(2)大鼠动情周期的结果:动情周期规律的A、B组大鼠造模后,其动情周期均不规律。恢复饮食A组较模型A组动情周期规律的大鼠数量升高(P<0.05);恢复饮食+左归丸A组较模型A组动情周期规律的大鼠数量明显升高(P<0.01)。(3)性激素检测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FSH、LH水平均明显升高,E2、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恢复饮食组FSH、LH水平均明显下降,E2水平明显升高,恢复饮食A组P水平显著上升(P<0.01)。与恢复饮食组相比,恢复饮食+左归丸A组的FSH、LH下降明显下降(P<0.01),E2水平升高(P<0.05),P水平明显升高(P<0.01)。A、B之间对应两组比较,A组FSH、LH水平明显低于B组,E2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P<0.01)。(4)大鼠下丘脑Kiss1及GPR54mRNA表达水平检测结果:模型组较空白组大鼠Kiss1、GPR54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恢复饮食A组较模型A组大鼠Kiss1、GPR54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与恢复饮食A组相比,恢复饮食+左归丸A组大鼠Kiss1、GPR54mRN表达显著升高(P<0.01)。造模8周与造模4周各对应组比较,Kiss1、GPR54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
  结论:①通过“半量饮食+过度运动+左旋肉碱”的方法可以导致大鼠体重逐渐下降,造模8周较造模4周体重更低。给予饮食及药物干预后,造模8周比造模4周体重恢复情况差。②造模4周,大鼠生殖内分泌功能已下降;造模8周,大鼠生殖内分泌功能水平更低下,卵巢功能甚至呈早衰状态。早期给予恢复饮食及左归丸可以一定程度逆转其生殖内分泌功能;且结合左归丸较单纯恢复饮食效果好。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  1.利用文献研究、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专家咨询等方法,探讨社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预后风险因子;  2.建立一个适合社区使用的Ⅱ型糖尿病预后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测量工具;  3.通过对珠三角4个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50名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实证研究,探索本预后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测量工具的实用价值。本研究将为社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和个性化预防提供新的测评工具和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  
目的  基于代谢组学与血液参数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的高危风险因素,筛选GDM相关的差异代谢物质。评估差异代谢产物和血液参数作为GDM新生物标志物的诊断潜力,为GDM的早期预测提供研究基础。  方法  第一部分: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液参数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随机选择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间,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进行常规产
背景:  早孕因子(Early pregnancy factor,EPF)是一种具有免疫抑制和生长调节活性的妊娠相关蛋白,是目前已明确报道的最早确认妊娠的生化指标[1]。本课题组一直从事EPF研究工作,天然EPF的难获得和分子克隆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我们的研究方向愈加倾向于用基因重组的方法制备接近天然构象的重组EPF(Recombinant Early Pregnancy Factor,rEPF)。
学位
目的:  1构建体外耳蜗毛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探讨氧化损伤对TRIOBP蛋白表达的影响;  2通过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噪声性听力损失患病的影响因素;  3探讨TRIOBP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之间的关系。  方法:  1培养小鼠耳蜗毛细胞(HEI-OC1细胞株),用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进行染毒,构造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提取不同染毒剂量下的细胞
目的:观察夏枯散结汤联合火针治疗痰瘀互结型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所选病例均为2018年01月~2019年01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及黑龙江省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105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和对照组,每组35人。治疗A组予夏枯散结汤口服联合火针外治,治疗B组予夏枯散结汤口服,对照组予大黄(庶虫)虫胶囊口服。4周为一个疗程,分别于治
目的:  探讨右归丸对肾阳虚证患者能量代谢相关miRNAs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肾阳虚证及右归丸的干预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1.采用肾阳虚证诊断评分细则量表诊断与专家诊断相结合的方法,选取14例肾阳虚证患者为研究对象,予以右归胶囊(1.8g/次,3次/日)口服2月后,治疗前后分别抽取静脉血5ml留样,以备提取白细胞总RNA。  2.应用miRNA芯片,筛选出有显著差异表达miRNAs
学位
张骥(1874-1951),字先识,今四川双流县人,民国年间四川著名经学家、中医学家、医史文献学家及医学教育家。早年毕业于四川法政学堂,历任陕西凤翔、米脂、榆林等县知事。中年在成都开设“义生堂”药号,坐堂应诊,又创办“汲古医塾”传播医道。晚年为壮四川国医学院之力量,奉献余辉。生平所著之书辑录于《汲古医学丛书》之中,其中包括“小丛书”《医古微》(含《周礼医师补注》《左氏秦和传补注》《史记扁鹊仓公传补
学位
目的:  研究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发病诱因、临床常见的症状、舌诊、脉象、脑涨落临床分布特点。探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患者在临床路径治疗下证素的演变及规律,从而分析临床路径的治疗效果。  方法:  采集9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并入院接受临床路径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朱文峰教授《证素辨证学》中辨证素量表诊断标准,运用Excel对四诊资料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患者的
目的:基于肾-唾相关及脾-涎相关理论,观察脾虚体质与肾虚体质大鼠的生长发育状况、唾液腺组织病理变化,以及唾液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的差异性表达,从免疫学角度探讨脾肾与唾液的关系,为疾病的辨识和防治提供客观依据,为藏象理论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以“恐伤肾”“饮食劳倦伤脾”理论为指导,建立大鼠肾虚质、脾虚质模型。选用3月龄清洁级
学位
目的: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肾-唾液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对比“正常体质-脾虚体质-肾虚体质”的唾液PH值、生化指标变化以及蛋白组变化,分析“正常体质-肾虚体质-肾虚证候”动态发展中唾液蛋白组的变化,探求肾虚体质形成过程中可能的生物标志物,阐释肾-唾相关的内在机制。  方法:3月龄SD大鼠20只,其中雄性5只,雌性15只。将15只雌鼠随机分成I、II、III三组各5只。随机将雄性大鼠与三组雌鼠按1:3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