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转换器(ADC/DAC)的分辨率和转换速率不断提升,数据传输速率急剧增加,对通信接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转换器通常采用CMOS或LVDS并行通信接口,随着转换器性能的提升,并行接口引脚多、串扰大、功耗高和印制电路板布线复杂等问题尤为突出,限制了高速数据转换系统集成化的发展。为了满足转换器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JEDEC组织发布了JESD204B串行通信协议。与CMO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转换器(ADC/DAC)的分辨率和转换速率不断提升,数据传输速率急剧增加,对通信接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转换器通常采用CMOS或LVDS并行通信接口,随着转换器性能的提升,并行接口引脚多、串扰大、功耗高和印制电路板布线复杂等问题尤为突出,限制了高速数据转换系统集成化的发展。为了满足转换器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JEDEC组织发布了JESD204B串行通信协议。与CMOS和LVDS接口相比,基于JESD204B协议的串行通信接口具有引脚少、功耗低、灵活度高等优势,且支持多通道、多链路传输和确定性延迟功能,每个通道推荐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达到了12.5 Gbps,能够有效降低数据转换系统的设计难度,符合小型化、集成化的发展趋势。近年来,JESD204B逐渐成为高速转换器的主流接口协议。目前,国外对JESD204B协议的研究与应用已趋于成熟。国内对协议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已有较多在FPGA上实现该协议的案例,而完成电路流片的案例较少。通过对JESD204B协议的研究与分析,本文设计与实现了基于该协议的发送器,并对流片后的样片完成了测试。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简要介绍了JESD204系列四个版本协议的发展和区别,重点阐述了JESD204B协议的内容,分析了应用层、传输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工作原理。2、制定了整体设计架构与性能指标,使用Verilog HDL对协议各层功能进行RTL级设计。传输层完成了链路参数检查和相关时钟、控制信号的产生,提出了三级映射的处理方式,实现了8种链路配置的采样数据组帧功能;数据链路层按照加扰、代码组同步、初始化通道同步、用户数据传输与字符替换和32b/40b编码的顺序依次完成设计;物理层完成了分频时钟产生、三级并串转换功能设计。使用VCS仿真软件对各模块RTL代码进行仿真,使用HSIM仿真软件对物理层模拟电路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各模块功能正常,发送器各层能够实现预期的功能。3、搭建UVM验证平台,使用RX IP与本文的发送器进行整体仿真验证。给出了链路同步、数据传输过程的仿真结果,以及收发端采样数据比对结果和验证报告。验证结果表明,本发送器在8种链路模式下功能均正常,能够正确建立链路并进行数据传输。4、基于65 nm CMOS工艺,使用Design Compiler软件对发送器RTL代码进行逻辑综合,在312.5 MHz的设定频率下,发送器占用逻辑资源面积为98804.35μm~2,功耗为52.7 mW。使用Virtuoso对包含本发送器的模数转换器进行版图设计,结果表明逻辑电路面积约为4365×605μm~2,物理层面积约为4770×515μm~2。5、搭建测试平台,对包含本发送器的模数转换器样片进行板级测试,以评估发送器的实际性能。为转换器芯片提供1 GHz的输入时钟,转换器对信号源产生的10.3 MHz正弦信号进行1 GSPS采样。测试结果表明,转换器在此工况下信噪比(SNR)为62.18dB,信纳比(SINAD)为62.04 dBc,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为74.12 dBc。测试结果表明样片的功能正常,单通道最高数据传输速率为12.5 Gbps。与国内相关研究相比,本发送器支持的链路模式较为丰富,在数据传输速率上具有优势。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两点:第一,提出了传输层三级数据映射的处理方法,简化了映射逻辑,能够实现多模式下的采样数据组帧功能;第二,提出了一种低延迟的四路并行8b/10b编码器,通过分析和总结8b/10b编码表规律,设计并实现了极性结果快速产生功能模块,编码器能够在32 bit编码数据输入的下一个时钟周期正确输出40 bit编码结果,有效降低了编码延迟,提高了并行编码的效率。
其他文献
PTIP(pax transactivation domain-interacting protein)是体内B细胞活化和发育所必需的体液免疫的许可因子,B细胞特异性敲除PTIP基因会引起B细胞亚群的发育障碍并影响体内天然抗体和免疫后特异性抗体的产生。近年来关于B细胞影响机体代谢的研究多聚焦于B细胞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中的重要作用,而在正常饮食条件下,B细胞对机体糖代谢和脂肪稳态的
二维材料以其优异的电学、力学、热学和光学性能,成为新一代半导体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先进的生长工艺和表面改性技术对改善二维材料的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实现其特定性能开辟了新的维度,有望促进二维材料在下一代电子产品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化学气相沉积(CVD)合金化或者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技术(如刻蚀、掺杂和插层等)可以显著提高二维材料的电学、光学等性能。但是,目前已知的生长工艺存在反应条件苛刻、所制备样品尺
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将计算资源与存储资源部署到无线网络边缘,以处理资源密集型和时延敏感型应用任务,解决了云计算在通信资源占有量高、任务处理时延长、终端用户设备能耗大等方面的问题。用户可以通过计算迁移技术将任务卸载到边缘服务器上处理,以满足应用任务对于低时延、低能耗的处理要求。随着MEC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设计一种高效率、高性能且满足应用任务服务质量需
可见光通信利用发光二极管提供无线网络连接,凭借宽带宽、高可靠、低成本、拥有丰富的频谱资源等优点正逐步赢得学术与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可见光通信通过高频控制发光二极管的亮灭传输信息,接收端通过传感器接收光信号实现传输信息,调节信号的振幅实现调光控制。近年来,研究人员为提升系统性能,提出众多通信传输方案,本文主要围绕混合非对称限幅光正交频分复用的调光控制、基于预处理的混合非对称限幅光正交频分复用的通信传输
随着射频频谱资源日渐匮乏,人们对高速传输速率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逐渐将关注转向了可见光通信。可见光通信不占用射频频谱资源且不需要频谱许可证,具有成本低、保密性好、传输速率高等众多优点。通过使用广泛存在的发光二极管进行信息传输,可以满足照明和通信这两种需求。正交频分复用由于其可以有效地抵抗无线传输过程中的多径衰落和符号间干扰,并且其传输速率较高,因此在可见光通信系统中运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可以提高系统
多项式系统是一类重要的非线性系统,在过程控制和生物系统领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多项式系统模型可以描述一大类非线性系统(如混沌系统等),因而通过研究多项式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器设计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目前对多项式系统的控制研究大多局限于连续控制方法对系统的影响。本文侧重于多项式系统的混杂控制策略研究,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最优控制理论、平方和算法等工具,提出周期事件触发控制、状态事件触
校准技术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传统的通用芯片设计而言,投入成本高,设计周期长使得一个完整的芯片设计不能出现任何的差错,甚至对于一些要求很高的芯片,还必须保证完美的性能。然而在芯片制造的整个流程中包含了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因此在不同的设计及制造阶段都需要分析影响因素并进行相应的校准,以减小过程误差。器件是组成电路的基本元素,电路的功能仿真是芯片制造的基础。因此本论文选取自旋转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其中建筑能耗在能耗总量中占较大的比重,推进建筑节能是降低能耗的关键措施。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化示范与专项推广工程,鼓励政府办公建筑率先采用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建造,本文开展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优化,对推动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降低建筑的运行能耗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首先,结合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征,在确定
柴油发动机广泛应用于交通、农业和工程等领域。为了有效控制柴油机的排放污染,各国的相关法规日趋严格。目前柴油机尾气处理系统的混合器存在尿素分解不彻底、氨气分布不均匀、结晶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将直接或间接导致污染物净化效果差。本课题以28R型柴油机的尾气处理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催化器混合结构的优化设计和流场特性分析来改善尾气排放性能。所开发的新型混合结构使得该型柴油机的尾气排放指标能够满足现有法规
我国建筑业在社会发展阶段中可定位于新型建筑与既有建筑加固改造并举阶段,相关数据反映,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建筑加固领域的地位愈发的重要。其中作为最为传统的增大截面加固法,其性能改善明显,施工工艺简单,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工业厂房、桥梁和堤坝等。尽管国内外对增大截面法的试验和数值研究较多,但考虑二次受力和新老混凝土薄弱界面发展的情况较少,尤其是在数值方面,大多数值研究基于有限元,不能有效模拟混凝土开裂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