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认知的角度看,隐喻在人类思维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不是被看做一种修辞手段,而是人们认识和感知世界的途径。在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体裁中,隐喻被广泛使用,这是因为它能通过极大限度的压缩言语空间,获得更多的启发联想,使艺术形式的感知式始终保持特殊的活跃性。诗意的世界是人的内心世界的投影。因此,选择诗歌中的隐喻作为研究对象是完全合理的。阿赫玛托娃以爱情诗起航进入文坛,并在爱情诗上获得了非常高的成就。读她的爱情诗,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封闭的、哀怨的女性世界中。阿赫玛托娃的诗歌被我们看作是精神活动的产物,其语言特点在于打破传统的诗歌表现形式,创建一个新的文本,将抽象的概念、细腻的内心活动、富于变化的人类世界感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所有这些都要求诗人开辟新的途径,将传统的和独特的语言材料及其表现手段加以运用。我们研究的课题是涛歌隐喻的认知特性。研究材料是阿赫玛托娃早期前两部诗集《黄昏》和《念珠》中的爱情诗,两部诗集中有111首诗是描写爱情。诗中的隐喻表达,以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与心理过程联系起来。论文的主体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了隐喻研究的理论基础,对已有的隐喻定义进行了概述,从认知的角度阐述了隐喻的本质,探析了隐喻在诗歌文本中的功能。第二章主要论述了《黄昏》和《念珠》两本诗集中作者创作的隐喻的语言学特性,并对隐喻进行了语义和结构分类。第三章主要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两本爱情诗集中所蕴含的隐喻。总结了诗人语言中最基本的结构隐喻,并将其归纳为三个隐喻模式: 《人,动物—爱情》, 《心理活动—爱情》,《物象—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