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高血压病是我国心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提高血压评估和管理水平是实现中国健康梦的重要策略。近年来随着“精准医疗”概念的提出,高血压患者血压评价已从既往的单一诊室血压监测向多元血压评价转换。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不仅能监测高血压患者的全天血压水平、血压节律和血压变异,还能初步监测患者的全天心率水平和心率变异情况,同时提供某些特殊时段的血压情况,比如夜间血压、清晨血压。夜间血压和清晨血压比诊室血压更能预测心血管病风险。那么在众多血压和心率信息中,如果能够找出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的监测指标,就能够为高血压患者寻找出优化的血压干预靶点,实现高血压患者的个体化医疗。目的:探讨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动态血压监测所得的各血压和心率指标与心脏靶器官损害的指标如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房内径指数(LADI)、二尖瓣口血流速度/二尖瓣环组织运动速度(E/e’)的相关性,为临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寻找优化的血压干预靶点。对象和方法:本研究纳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7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同期门诊或住院血压正常者35例作为对照。高血压组的研究对象均同时符合2010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2015年《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中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均未服用过任何抗高血压药物或者曾经短期服用过降压药,后因自觉血压控制良好而自行停药2周以上,年龄范围19-89岁,其中男性79例,女性68例。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白大衣性高血压,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心肌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脑中风急性期,糖尿病,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病,严重心律失常如房颤、房扑、室早二联律、室速等疾病。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测定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TG)。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患者的24小时血压和心率情况。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测定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房内径指数(LADI)、二尖瓣口血流速度/二尖瓣环组织运动速度(E/e’)。分析动态血压各指标与LVMI、LADI、E/e’的相关性。结果:(1)与正常血压组相比,高血压病组血压水平、心率、BMI和空腹血糖明显升高(P<0.05),其他各临床基本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2)高血压病组LVMI和E/e’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LVMI:84.08±16.21比76.31±11.93Kg/m~2,P<0.01;E/e’:9.32±2.80比7.56±1.64,P<0.01)。(3)按夜间收缩压低中高分三组进行比较时,血压较高的第三组患者LVMI、LADI和E/e’都明显高于血压较低的第一组。按清晨收缩压低中高分三组时,第三组的E/e’明显高于第一组和第二组,第二组的LADI高于第一组。而按全天收缩压、全天舒张压、日间收缩压、日间舒张压、夜间舒张压、清晨舒张压分组研究时,各组间LVMI、LADI和E/e’没有显著性差异。(4)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研究对象分为杓型血压组,非杓型血压组,反杓型血压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反杓型血压组的LVMI、LADI和E/e’均明显高于杓型血压组和非杓型血压组,而杓型血压组和非杓型血压组之间靶器官损害的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5)根据夜间心率下降率将研究对象分为杓型心率组,非杓型心率组,超杓型心率组三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非杓型心率组其LADI和E/e’均明显高于超杓型心率组,而与杓型心率组没有显著差异。杓型心率组的E/e’也明显高于超杓型心率组。(6)以LVMI为因变量,将夜间收缩压、清晨收缩压、夜间心率下降率、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吸烟史、饮酒史、CHOL、TG、血糖、BMI作为自变量纳入回归方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夜间收缩压(β=0.289,P=0.005)与LVMI独立相关。(7)以LADI为因变量,将夜间收缩压、清晨收缩压、夜间心率下降率、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吸烟史、饮酒史、CHOL、TG、血糖、BMI作为自变量纳入回归方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夜间心率下降率(β=-0.159,P=0.047)、年龄(β=0.327,P<0.001)、BMI(β=-0.178,P=0.020)与LADI独立相关。(8)以E/e’为因变量,将夜间收缩压、清晨收缩压、夜间心率下降率、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吸烟史、饮酒史、CHOL、TG、血糖、BMI作为自变量纳入回归方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清晨收缩压(β=0.235,P=0.006)、夜间心率下降率(β=-0.245,P=0.002)、年龄(β=0.332,P<0.001)与E/e’独立相关。(9)分别以LVMI、LADI、E/e’为因变量,将夜间血压下降率、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吸烟史、饮酒史、CHOL、TG、血糖、BMI作为自变量纳入回归方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夜间血压下降率(β=-0.275,P=0.002)与LVMI独立相关。结论:动态血压监测所得夜间收缩压、清晨收缩压、夜间血压下降率,夜间心率下降率与高血压病人心脏靶器官损害指标存在相关性,其中夜间收缩压,夜间血压下降率主要与LVMI相关,清晨收缩压,夜间心率下降率主要与LADI、E/e’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