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ACK视域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研究——以潜江市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gay3_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5月,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其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下简称应用能力)是中小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来改进他们的工作效能、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并支持自身发展的专业能力。为了推进和加快教育领域的信息化进程,各省相继制定了信息化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组织各级教师参加信息技术相关培训。在此背景下,为了提高潜江市教师的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在参照《能力标准》和调研潜江市中小学教师“应用能力”水平和需求的前提下,结合TPACK思想,设定培训目标,分学科选取培训内容,设计和制作课程资源,采用基于设计的学习思路进行培训过程的设计,制定培训课程评价指标。在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工作完成之后,在潜江继续教育中心负责人的帮助下,进行有针对性地中小学英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在培训过程中,以任务驱动的形式组织教师在完成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和开发教学资源,并将设计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最后汇报总结实施效果。在结束培训两周后,对培训教师、培训管理人员以及专家进行课程效果评价调查。结论是,本次课程设计和实施达到预期目标,教师们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能力得到提升,其中在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实施、评价与诊断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  本次培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与以往培训有很大不同:首先在培训课程设计之前对培训对象进行需求调研,使培训内容更容易受教师们接受,提高教师们的培训热情;其次,以TPACK理念为依据,将学科内容、教学法与技术融合起来进行培训,重在培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来教学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信息技术的使用;再次,根据TPACK理论指导,技术与内容的结合是复杂的。因此在设计培训课程时需要分学科,根据学科内容教学特点,来选择适合各学科的技术知识与具体的应用方法;最后在培训方法的选择上,采用基于任务和需求的培训,而不是单纯的讲授,采用技术理论与实际教学经验相结合的方式,而不是只灌输理论,而不在乎后续教学实践的难题。
其他文献
朱九思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从1953年起领导和主持华中工学院工作30多年。可贵的是,他完全是在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富有成效的探索中,发现了高等教育的一些客观规律,在国内比别
禀赋效应是决策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是指人们对自己所拥有物品的价值判断高于对他人所拥有的同样物品的价值判断,即物品属不属于自己会影响人们对它的价值判断。本研究以
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是与实际刺激或预期刺激(声、光、电等)有固定时间关系的脑反应所形成的一系列脑电波。有广泛应用的P300是事件相关电位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