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后期的反基础主义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h911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主义思维方式一直是西方哲学的一种传统思维方式,古代的先哲们一直苦苦追寻人类认识或语言的本质,试图用一些最基本的“逻辑”、“概念”、“本质”将整个世界全部解释清楚。似乎世界就是根据这些最基本的“规则”所搭建起来的。但经过上千年的追寻之后,虽然几乎每一个哲学家都声称他们发现了世界的“基础”,并能够完满地解释世界,可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这些哲学家非但没有搞清世界的本质、语言的本质、知识的基础,反而使这些“基础”变得越来越模糊。后期的维特根斯坦似乎厌倦了按这样的传统思维方式去研究哲学,虽然之前的他也是这种基础主义思维方式中坚定的一员,但他对哲学的研究目标的看法发生了转移。他开始改为批判这种基础主义式的思维方式,成为一名反基础主义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他后期的著作里面,彻底的与前期的自己决裂,通过介绍语言游戏说、提出家族相似性理论、反对私人语言的存在、等思想来抨击和反对前期以及传统语言哲学的思想。他认为传统的语言哲学错误的理解了语言,将语言等同于实在,认为语言和实在存在着严格的对照关系,从而导致语言哲学遇到了困境并难以继续下去。所以后期的维特根斯坦提出了新的对语言的看法和理解。他认为哲学的任务不再是去发现那些终极、根本的概念,而应该重新回到生活,以一种不确定性的态度,而不是强求的确定性,去重新地发现和解释语言。维特根斯坦希望通过他的“治疗性”得哲学,去解决老的哲学问题,给哲学的研究以一种新的思路。正因为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推动了新的哲学家对哲学看法的转变,使他们认识到其实传统的哲学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哲学的研究方式和目标可以用另一种角度去进行。通过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启示,像理查德·罗蒂这样的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家也开始反对传统的哲学研究目标,而后期维特根斯坦无形中推动了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发展。当然通过对后现代哲学中一些哲学家的研究,也将推动我们对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更进一步的了解。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青绿山水画作为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中国上千年的艺术发展史中具有特殊的美学风格。其兴起于唐代,繁荣于北宋,元明后,逐渐没落,以至于最终退出中国绘画的主流,成为中国较早沉寂的古典绘画样式。青绿山水画在上千年的历史演变中,以其艳丽的色彩和丰富的笔墨语言在中国山水画中独树一帜,其独有的美学风格和浓丽的画面视觉效果一直为人们所称道。青绿山水画在特殊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以及当时人们审美取向的多重因素主
学位
1978年改革开放,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的经济体制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了深刻变化,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仍然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