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违实思维是指在心理上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否定,进而构建一种可能性假设的思维活动。违实条件句的双语义(假设义和现实义)心理表征的加工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关注的热点。此外,中国学生作为英语学习者在二语加工时易受语言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并且英语违实句与汉语违实句在句法形态上具有很大差异。因此,国内近年来也开始逐步对英语IF违实条件句展开多方面研究,但是在语言学领域对英语IF违实句的在线加工研究仍处于证据匮乏阶段,更多的是从认知、功能及传统语法角度对IF违实条件句进行分类、认知建构等理论分析,而且国外研究倾向于研究母语者。因此,本文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以中国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英语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违实条件句加工是否有明显不同以及二语水平与不同语义条件句类型之间是否有交互作用。本实验共有44名被试,根据英语水平分为高水平组(英语专业研究生)和低水平组(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每组各22人,最后可用行为数据为每组19人,可用脑电数据为每组13人。实验语料分为违实条件句、真实条件句以及填充语料,并将真实条件句作为对照句,实验分别向被试呈现不同条件类型的句子,要求被试在规定时间内判断实验语料是否与事实情况相符,以此进行句子判断任务。被试的行为数据(反应时和正确率)以及ERP脑电数据都被记录分析。实验采取2(语义类型:违实条件句/真实条件句)×2(语言水平:高水平/低水平)双因素混合设计方案,主要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进行数据分析。本论文经研究发现结果如下:1)不同语义条件句会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违实条件句的加工,就行为数据而言,违实条件句比真实条件句耗费更长的反应时,正确率也更低,ERP数据表明,违实条件句引发了更明显的N400,形成一个持续性负波,并且耗费了更多的认知加工。违实条件句与真实条件句主要差异产生在大脑右半球以及脑后区和少部分的脑前区。这一结论支持了双重心理表征假说,认为违实条件句的双语义特征在被试语义加工过程中产生了语义竞争的干扰作用,加大了语义理解难度,耗费更多认知,进而达到双语义通达的结果,而且这一结论从数据上支持了概念整合理论和心理空间理论,违实条件句的双语义信息整合和投射过程具有复杂性,加剧了认知消耗。本研究还发现在对不同语义条件句加工过程中疑似出现了LAN的句法加工成分,这个成分的出现与前人母语者的研究结果不太一样,但在双语者实验研究中曾出现过,在本实验中出现有可能由于汉语中缺乏违实条件句屈折词而英语有明显的语法标志,使得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加工不同语义条件句时有可能动用了句法加工来帮助加工理解违实条件句复杂的双语义。2)本论文研究发现二语水平也确实会影响违实条件句的加工。数据表明,从行为数据而言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对两种语义条件句加工的反应时均要比低水平学习者短,而且正确率也高,此差异尤其是表现在不同水平对违实条件句的加工上。ERP数据也发现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在脑后区引起了更明显的N400,这说明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在脑后区消耗了更多的认知努力来对违实条件句进行双语义整合,说明高水平学习者对于违实条件句的双语义竞争性更敏感,调动认知努力去加工违实句,而低水平学习者则不够敏感,并没有努力加工违实句竞争的双语义,但在脑前区,低水平者引发了更明显的N400以及疑似的LAN成分,说明低水平消耗了更多的认知努力,同时也说明高低水平者在同时进行语义整合过程中,低水平者需要消耗更多的努力去提取语义信息,这一结果说明高水平者在加工违实条件句时更倾向于通过语境制约进行语义加工,更接近英语母语者的表现,而且对于词库信息的提取也耗时更短,而低水平者更倾向于通过句法判断来判定违实条件句,进而进行语义加工,且语义信息整合能力慢。同时,数据表明高水平对于两种语义条件句潜伏期更短,尤其是违实条件句,这也说明高水平相比于低水平而言对于双语义加工更敏感。这一结论与前人实验中的工作记忆理论也吻合。然而高低水平学习者在真实条件句加工上并没有区别。这说明二者的真实条件句加工策略一致。3)不同语义条件句类型与二语水平在行为数据中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且仅存在于正确率当中,说明语义复杂程度提高正确率降低,水平提高正确率增加,而在ERP数据中并未发现二者具有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