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供应链金融视角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综合评价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pi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然而,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阻碍其发展的障碍和瓶颈。供应链金融的兴起和发展为解决该难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银行供应链金融是银行站在整条供应链的角度,从核心企业出发,为其上下游与核心企业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新型融资模式。相对于传统的融资模式,银行供应链金融实现了银行、融资企业和核心企业多方共赢的局面。正是由于供应链金融的特殊性,其信用风险也比较复杂而且不容忽视,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价已成为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银行供应链金融的概念、主要的融资模式以及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实践发展情况。其次,分析研究了供应链金融下中小企业的主要信用风险,包括融资企业本身的风险、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交易项下资产的风险和交易背景的真实性风险等。然后比较了现有信用风险评价模型的优劣,并选用logistic回归和层次分析法进行本文的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供应链金融视角下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宏观状况、融资企业自身状况、核心企业(交易对手)状况、交易项下资产状况、供应链运行状况五个方面的多个指标。再次,分别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AHP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模型对供应链金融视角下和传统视角下的90家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Logistic回归模型的评价效果优于层次分析法,考虑到银行对模型稳健性要求较高,可将Logistic回归模型作为其进行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的工具之一。同时发现,不论用哪种评价方法,供应链金融下的模型判别准确率均高于传统视角下的模型判别准确率,说明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能起到缓解作用并且有助于降低银行判别的错误率。最后,对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时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工作提出了建议,应建立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合理选用评价模型,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可选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和模型,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等。
其他文献
学位
我国房地产行业最近十多年以来迅速发展,在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可谓名副其实。然而随着房地产市场过快的成长速度,其内
贸易便利化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消除繁杂手续所引起的重复性工作、资金、时间的消耗,降低交易成本,使国际贸易朝着更为简单、快捷、高效的方向发展,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