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学中,脑被称为“髓海”、“元神之府”。脑要正常发育及发挥其生理功能,必须靠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的充养,若脾胃虚弱,无力运化水谷,气血乏源,不能上荣头目,则脑失所养,影响脑的正常发育及其生理功能的发挥。现代医学已经证实脾虚证可引起脑内神经元、神经递质等相关的改变,还可影响脑神经细胞的分化和增殖,改变组织的重塑能力,从而引起皮质和海马等脑组织的结构的改变。针刺疗法对于治疗脾虚证有很好的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和实验基础。为更进一步探讨脾虚与脑的关系,我们设想对于脾虚引起的脑神经细胞损害,是否能够通过纠正改善脾虚的状态从而有效地保护损伤的神经细胞。基于此种设想及参阅大量文献,本课题以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为切入点,从文献研究与实验研究两方面,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对脾虚引起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1、目的:观察脾虚型幼年大鼠侧脑室下区、海马齿状回区神经干细胞增殖情况,以及电针双侧足三里穴位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以期从神经干细胞角度揭示电针对脾虚型幼年大鼠中枢神经的保护作用,为针灸治疗脾虚引起的中枢神经细胞损伤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2、方法:SPF级幼年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鼠龄为4周龄,体重55±5g。适应环境饲养3天后开始实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8只。每组再分别随机分为7天组、14天组、28天组三个亚组,每亚组6只。采用大黄灌胃法制作实验性脾虚大鼠模型,造模时间为14天,观察脾虚证大鼠的外观表现和体重变化,电针组在造模期结束后于双侧足三里行电针治疗,采用疏密波刺激(密波15Hz),强度6~15V,持续时间为20分钟,每日一次。模型组在造模期结束后固定于针刺操作台上20分钟,不作任何治疗。在实验设定的时间点前两天进行Brdu腹腔注射,处死后进行灌注固定取脑,运用双重免疫组化方法对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侧脑室下区和海马齿状回区Brdu细胞、Brdu/Nestin细胞进行标记,采用美国Image-Pro Plus专业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图像分析,400倍光镜下进行阳性细胞计数,最后用Statal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差异。3、结果:3.1大鼠经脾虚造模后较正常大鼠明显消瘦,毛色不荣,并出现成群蜷缩、扎堆、拱背、精神倦怠、嗜卧、眼眯、四肢无力或见颤抖、反应迟钝。3.2无论是在侧脑室下区或海马齿状回区,双重免疫组化都有相似的结果。正常组大鼠Brdu、Brdu/Nestin的表达在各时间段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rdu的表达在模型组7天组和14天组较正常组低(P<0.05),到28天组恢复到正常组水平;在电针组7天组表达已达正常水平,14天组的表达最为显著,在28天组逐渐减少,但仍多于同期正常组和模型组(P<0.05)。Brdu/Nestin阳性细胞的表达在模型组7天组仅有少量,在14天组达到正常水平(P>0.05),28天组达到高峰(P<0.05);在电针组7天组即可与正常组相当,在14天组达到高峰值,28天组逐渐减少,但与同期的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结论本研究选择大黄灌胃造成幼年大鼠脾虚状态的病理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围绕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对脑神经细胞的影响展开探讨,分析电针足三里穴对脾虚造成的神经细胞损害的保护作用。结果如下:脾虚证可导致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降低。电针双侧“足三里”穴能促进脾虚型幼年大鼠侧脑室下区和海马齿状回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于脾虚引起的中枢神经细胞损害,通过电针足三里穴以纠正脾虚的病理状态,可以诱导神经干细胞增殖,从而使脾虚证所造成的受损的神经细胞得到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