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于2012年首次实现了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4%的目标,我国的教育事业进入了“后4%时代”。教育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经费,其科学配置和规范使用,将为教育经费的高效率、好效果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根据对中纪委网站信息的统计结果,2012年至2013年期间,教育部查处了14起高校教师在科研经费使用方面挪用、贪污的案件,其中7人移送司法机关,3人受到党政纪处分。这些案例充分暴露出了如今高校科研经费在管理、使用方面的漏洞,比如科研经费在预算编制方面不规范、经费的管理过于宽松、经费结题和回收资金资产不及时等等。引发上述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我国科研评价的压力过大,科研经费制度建设不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意识还较薄弱,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等等。为了分析目前科研经费管理的漏洞从而提出改善上述现状的方法,笔者对SS大学268项科研项目进行了审查,并对其他高校现状进行了调研,通过大量数据分析,从科研经费使用的各个方面和科研管理的各个部门着手,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发现高校目前的科研管理中存在诸如项目信息不同步、预算控制不到位、未对外协单位进行考察和二级单位管理意识不足等项目申请阶段问题,存在购买预付卡、列支个人费用、劳务费领取不规范、燃油费缺乏有效控制、存在凑票报销现象、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实验材料管理混乱、执行报销制度不严、合同管理不到位和存在经费混支现象等财务执行阶段的问题,以及结题仓促、物资回收不及时、结题不结账、资料管理不健全和效益型评价指标缺失等结题阶段的问题。为防范上述问题,从深化事前审查、细化事中控制、强化事后资金资产回收等三个环节强化科研经费管理:首先,深化事前审查,在项目申请阶段,利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资产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的信息共享建立综合控制平台,共同审查项目组成员、固定资产或耗材、财务预算、外协单位的情况,健全二级单位管理制度,以降低后期出现科研经费不规范使用的风险。其次,细化事中控制,在财务执行阶段,通过进一步优化预约报账系统,细化报账单据的信息录入和控制,并嵌入预约报账系统,先后通过系统审核和人工审核,严格控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自驾车的差旅支出、燃油费和出租车费等市内交通支出、固定资产购置支出和管理过程、设备维修支出、各类材料支出、测试化验加工支出、专家咨询和校内人员等人工费支出、转拨支出、会议支出、资料支出、实验室改造支出等,并加强对大额资金支付审批手续、合同签订和发票是否连号的审核,不仅可以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还可以大大降低不合规、不合法、不合理票据报销的风险。再次,强化事后资金资产回收,在结题阶段,通过规定结题结账每一环节的时间并对未遵循规定者不予办理的强制性措施,以及及时回收资金、固定资产和各类材料从而达到统一调配效果的方式,提高资产使用率;同时建立完善的科研绩效评价体系,为后续科研经费的分配和管理提供参考;另外将已结题科研项目的资料保管到学校档案部门。最后,笔者认为我们应充分利用管控平台中的“大数据”,实现管控平台的实时性控制、建立分类管理模式并获取各类支出比例和差异值的合理区间;与此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大管控平台安全性保障措施,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并提升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和风险防范能力,使科研经费管控平台在科学、有效的操作管理中发挥最大化价值。上述方式有效结合了审计、财务、资产管理、科研管理和法律事务部等部门,构建了一个深化事前审查、细化事中控制、强化事后资金资产回收的综合控制平台,系统中包含对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部分支出的定性判定和定量控制,使国家的资金和资产在合法、合规、合理的基础上,发挥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