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取代唑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质量控制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ii0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3-取代唑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哌酮钠和头孢唑林钠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根据生产合成工艺,对超过0.1%的5种杂质确定了其结构,即:MMT、7ACA-3TZ、头孢哌酮S-异构体、头孢哌酮硫酮异构体、降解物B.确定了溶媒结晶型和冻干型头孢哌酮钠产品中超过0.1%的杂质的控制限度.该项研究结果己被中国药典委员会采用.对头孢哌酮钠细菌内毒素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比欧洲药典、美国药典更加严格的限度.已被中国药典委员会采纳.文中根据头孢唑林钠合成工艺路线对头孢唑林钠及其有关杂质进行了结构确定和杂质限度研究;并考察了其稳定性.确定其产品中杂质超过0.1%的6种杂质为:ATA-7-7ACA、MMTD、头孢唑林硫酮异构体、头孢唑林内酯、Cefazoloic acid、Hydrolyzed cefazoloic acid.其质量控制限度确定为:单个杂质不超过1.0%,总杂质不超过3.5%.为提高头孢唑林钠澄清度质量,生产工艺方面可考虑适当提高产品的pH,以减缓头孢唑林钠降解物MMTD的产生速度;选择高质量的镀膜胶塞;尽可能采用大规格包装粉针剂;尽可能降低运输、储存、流通过程中的温度,防止出现运输过程中倒置包装等情况,以提高其澄清度方面的质量稳定性.
其他文献
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是以固态的天然或合成的脂类为载体制成的粒径约为50至1000nm的固体胶粒给药体系,具有物理稳定性高、药物泄漏慢、毒性低等优点,是一种极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给药系统。本论文选定葫芦素为模型药,对注射用葫芦素SLN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以乙腈-0.1mol/L K_2HPO_4(50/50,v/v)为流动相的紫外高效液相色谱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致死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但是在临床上普遍使用降血脂类药物的前提下,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仍居高不
垫状卷柏(Selaginella pulvinata(hook et Grev)Maxim)为卷柏科卷柏属植物,为《中国药典》(2000版)收载品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多数省市.化学成分研究表明,卷柏属植物多含有双黄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小鼠大脑皮层溶酶体功能和生物合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中的分子机制。方法:腹腔注射白藜芦醇,1次/天,连续3天为短期给药模型,连续30天为长期给药模型。首先评价短期给药模型对小鼠大脑皮层自噬溶酶体途径的影响,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溶酶体相关蛋白水平的变化,包括自噬体形成标志蛋白LC3,自噬底物P62以及溶酶体膜蛋白LAMP1。随后评价长期给药模型对小鼠大脑皮层溶酶体功能及其生物合
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增殖和调节免疫机能等生物学活性。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病毒性疾病和多种恶性肿瘤,其中对慢性乙肝、丙肝、巨细胞病毒感染、血源性恶性肿瘤疗效确切。常规给药方式为肌注或皮下注射,但其生物半衰期短(5-7h),常需频繁注射给药,给病人用药带来很大的不便。本课题设计采用体内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PLGA)将 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