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5年8月上旬,以驻马店地区为中心的淮河流域出现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致使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及24座中小型水库垮坝,一时洪水泛滥,人民生命财产遭到严重损失。本文以此次水灾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地考察水情、灾情和救灾过程,分析、总结政府救灾工作的特点和成效,以期对驻马店“75·8”水灾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比较客观的评价,为现今社会的救灾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驻马店“75·8”水灾产生的原因。水灾发生不仅与地形、河系、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有关,而且也有社会原因,如水利建设存在局限、生态环境破坏、防汛指挥失误等。第二部分介绍了水灾概况。论述了驻马店“75·8”水灾发生前后的降雨情况、洪水状况及其所造成的严重灾情。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政府对水灾的救助过程。面对洪水,政府建立了救灾组织和机构,并对广大灾区群众进行思想动员。洪水退后,针对灾情制订救灾方针和政策,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灾民日常生活,并组织生产自救,开展副业生产增加灾民收入等,帮助灾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第四部分对驻马店“75·8”水灾的救助工作进行评析。这次救灾充分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的救助理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洪救灾工作中起到了柱石作用;贯彻群众路线保证了救灾工作顺利开展。但是,救灾中也存在救助主体单一、救灾监督机制尚不健全、政治色彩浓厚和形式主义作风泛滥等问题。第五部分为结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了1975年驻马店水灾救助给当今救灾工作的借鉴和启示: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引导其他社会团体和国际力量进入救灾体系;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监督救灾款物的发放和使用;提高救灾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要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提高信息时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