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偏心距对术后髋关节功能和术后发生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以及术后髋关节旋转中心位置改变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我们收集了 2012年1月到2017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由同一位主刀医师进行的全髋置换术的患者资料,通过院内海泰系统收集了患者病史资料,通过影像系统收集了影像学资料。我们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和影像学资料的采集,得到106例资料完整的病例,使用影像学软件测量并收集其参数,根据获得参数对患者进行分组,采用改良Harris评分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及优良率,对所获数据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06例患者末次随访改良Harris评分平均为87.80±6.90分,其中97例髋关节功能优良(Harris评分≥80),优良率方面为91.50%。髋关节偏心距HO 比值(术侧与健侧比值)不同的各组间评分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90-110%范围内时,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比值小于90%及大于110%的组;其术后优良率96.3%,也高于HO 比值在其他范围的患者,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HO 比值在此范围内重建时,90%的患者双下肢差异在1cm内,当HO 比值超过此范围时,有72.3%的患者双下肢差异在1cm内,两组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手术前后髋关节旋转中心垂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改变(△H)在3mm以内患者68例(64.2%),3 ≤ △H<6mm 组患者 25 例(23.6%),13 例(12.2%)患者的 △H ≥ 6mm,△H较小的组Harris评分和优良率也较高,组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和优良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髋关节旋转中心在水平方向上位移不同的各组间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和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THA术后髋关节偏心距术侧与健侧比值在90-110%范围内重建时,患者THA术后髋关节功能较好,术后双下肢不等长(双下肢差异>1cm)的发生率更低,重建髋关节偏心距有助于减少下肢不等长的发生。2.髋关节旋转中心(COR)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改变对髋关节功能存在影响,位置移动距离<6mm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明显优于移动距离≥6mm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