铣床颤振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BEN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的铣削颤振过程是铣床、铣刀与加工零件间形成的复杂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其颤振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动态切削厚度变化引起的再生颤振,属于自激振动。这种振动使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降低加工表面的精度与铣削效率。本文在颤振研究现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铣削过程中动态铣削力的推导,建立了非线性动力学颤振模型,并通过实验方法对该模型部分推导结果进行了验证,本文主要进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推导出的动态铣削力,建立位移反馈引起的铣削颤振物理模型,得到了非线性铣削力耦合下的二自由度时滞微分方程。通过求解该方程的特征值,分析系统零平衡点处的稳定性,并由此得到平衡点附近临界时滞的表达式。运用多尺度法,求解该方程的近似解析解,通过数值解检验了该解析解的正确性。2)根据建立的二自由度时滞微分方程,利用半离散法数值计算出系统的稳定性极限图,并讨论了系统的特征值与发生分叉的关系。通过对颤振方程进行Simulink仿真,对动态铣削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观察到不同铣削参数下的位移、加速度信号的变化曲线,直观反映了动态铣削过程,并与得到的稳定性极限图相吻合。3)通过实验研究方法,分别观察到平稳铣削和发生颤振时的实验现象,并分析了其产生的机理。研究了转速、切深、切宽等参数变化对铣削稳定性的影响,并将实验现象与前文的理论分析结果相比较,验证了相关结论在实际铣削过程中的正确性。而且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些新的铣削颤振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于今后改进理论模型和实际加工中选择铣削用量,减振抑振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当目前“医闹”,“红包”,“天价处方”等等的词汇突然涌入大众的视野,在社会转型时期,医院这个救死扶伤圣地,正在成为市场的主体,被称为天使化身的大夫护士,已经变成从业者的世俗角色,他们的工作和其他职业人一样会遭受挑剔,猜疑,甚至误解。一方面是大家对医疗服务的种种不满,一方面是医生护士对“医闹”的担心,不敢工作,不敢施救。甚至不敢收治危重患者。长此以往损害的是整个社会的利益。  造成“医患”纠纷难以解
目的:研究青少年屈光参差眼屈光度差值与脉络膜厚度差值、眼轴差值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设计,收集2015-09/2016-05在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就诊,完成脉络膜
<正> 上海古北居住区是继上海虹桥开发区之后的又一成片的新的居住开发区,位于虹桥路南侧并与虹桥路平行伸展,规划总用地136.6公顷。该居住区总体规划由法籍建筑师设计,总图
患者,男性,65岁,患有哮喘20余年,有多年红霉素类用药史,因哮喘再次发作引发呼吸困难、胸闷、咳喘来我院社区门诊就医。检查患者中度发绀,BP 115/75 mmHg,P 92次/min,R 22次/min,
近年来,社区治理改革成为重要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
会议
主要探讨了前处理车身锈蚀问题,其中对前处理工艺流程和车身锈蚀类型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结合现场经验,从白车身、预擦洗、洪流、预脱脂及脱脂、脱脂后水洗、表调、磷化、磷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与死亡谱的变化和护理的需求日益增加;家庭小型化以及医疗费用的上涨;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对健康的重视、医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