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实施共情培训对新上岗护士共情、情绪智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为新上岗护士培训课程设置提供新的参考。方法:①以认知行为理论和共情理论为理论框架,结合文献查阅与专家访谈的方法制定共情培训方案。②选取符合标准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新上岗护士82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1人。干预组在常规临床指导的基础上接受共情培训干预,以小组干预方式进行,每组10~12人,共7次课程,每次1小时,培训方法包括讲授、情境模拟、案例讨论及角色扮演等。对照组进行常规临床指导,包括介绍规章制度、环境与工作流程以及处理护患关系方面的个别指导等。③以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情绪智力量表(EI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为测量工具,评价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干预后即时、干预后3个月末时的共情、情绪智力及应对方式变化趋势。④采用SPSS13.0进行t检验,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构成比、率间比较的卡方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及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①82名新上岗护士IRI-C总分为(53.33±7.49)分,条目均分(2.42±0.34)分。②新上岗护士IRI-C总分与EIS总分呈正相关(r=0.389,P<0.01)。③新上岗护士IRI-C总分干预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干预组得分高于对照组;IRI-C总分时间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新上岗护士IRI-C得分不同,交互轮廓图提示新上岗护士共情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IRI-C总分时间、干预两个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P<0.05),干预组IRI-C总分随时间而下降的幅度低于对照组。④新上岗护士EIS总分干预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干预后干预组EIS总分高于对照组;EIS总分时间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时间点新上岗护士EIS总分不同,交互轮廓图提示新上岗护士EIS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时间、干预两个因素之间无交互效应(P>0.05)。⑤新上岗护士SCSQ得分时间主效应、干预主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新上岗护士共情能力与情绪智力正相关。②新上岗护士共情能力、情绪智力水平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而下降。③共情培训干预能有效提高新上岗护士共情能力及情绪智力,但其干预效果不能持久。④共情培训干预对新上岗护士应对方式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