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研究生物标志物CD133、CD147、EphA3、LRP16及Ki-67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特点并探讨上述标志物与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关系。寻找与结直肠腺癌预后相关的新的分子标志物,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减少复发与转移。研究生物标志物CD133及P53在结直肠腺瘤中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特点并探讨在结直肠腺瘤中上述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诊断腺瘤癌变提供更多的信息,指导治疗。研究方法(1)采集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1999-2003年间实施根治性手术切除的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结直肠腺癌201例,手工制成组织芯片12块,进而采用PV9000二步法检测结直肠腺癌相关标志物CD133、CD147、EphA3、LRP16及Ki-67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采集2004-2009年间实施手术或内镜下切除的结直肠腺瘤172例,用PV9000二步法检测结直肠腺瘤相关标志物CD133及P53在结直肠腺瘤中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2)Western印记杂交法比较2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与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CD133和EphA3蛋白表达的不同。(3)RT-PCR检测CD133基因的mRNA和在18例结直肠腺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CD133、CD147、EphA3、LRP16及Ki-67的表达随肿瘤浸润程度加深而增高(P<0.05);CD133、CD147、EphA3、LRP16及Ki-67的表达随淋巴结转移数目增多而增高(P<0.05);CD133、CD147、LRP16及Ki-67在有腹腔及远处转移组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CD133、CD147、EphA3、LRP16及Ki-67的表达均随TNM分期递增而增高(P<0.05);CD147、LRP16及Ki-67的表达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2)Ki-67在结直肠腺癌中表达与CD133、CD147及LRP16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498,r=0.380,r=0.394,P<0.05)。(3)CD133、CD147、EphA3、LRP16及Ki-67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4)单因素术后生存分析显示:CD133、CD147、EphA3、LRP16、Ki-67、肿瘤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腹腔及远处转移和TNM分期这11种因素与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相关(P<0.05)。(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CD147及LRP1 6的阴性表达、肿瘤组织学分级低、肿瘤肠壁浸润深度浅、未发生远处转移及TNM分期低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长,预后较好(P<0.05)。(6)对20例新鲜结直肠癌手术标本进行蛋白提取及定量,并通过Western印迹杂交法比较结直肠腺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CD133及EphA3蛋白表达异同的实验结果显示,结直肠腺癌及癌旁组织均能与兔抗人CD133多克隆抗体及兔抗人EphA3多克隆抗体有特异性结合,分别在95kD处和135kD处可见有深染条带,而且结直腺肠癌组织标本CD133及EphA3蛋白的表达均高于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P<0.05)。(7)对18例新鲜结直肠腺癌手术标本进行RT-PCR检测结果显示,CD133mRNA在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P<0.05)。(8)CD133及p53在结直肠腺瘤中表达与肿瘤大小,病变程度及肿瘤组织学分型有关(P均<0.05)。(9)CD133和P53在结直肠腺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44,P<0.05)。(10)CD133及p53在腺瘤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粘膜组织(P<0.05)。结论(1) CD133、CD147、EphA3、LRP16及Ki-67在结直肠腺癌的表达情况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相关,Ki-67在结直腺肠癌中表达与CD133、CD147及LRP16相关。(2)CD147、LRP16、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腹腔及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是结直肠腺癌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子。(3)CD133、CD147、EphA3、LRP16及Ki-67均与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和(或)转移密切相关,上述生物标志物可能对结直肠腺癌的演化和进展起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新的临床辅助诊断和监测预后的指标。(4)CD133及p53在结直肠腺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成为临床新的辅助诊断和监测预后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