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蛋白质组学的角度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可能病理机制,筛选PD的关键蛋白,期望发现PD的分子标志,为神经防护药物治疗提供靶点。本研究采用MTT法和荧光法检测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PD模型,首次应用差异凝胶电泳(DIGE)和质谱(MS)技术发现鱼藤酮毒性作用造成的蛋白质组学改变。本研究成功地建立PD的细胞模型。0.5μM鱼藤酮处理PC12细胞72h,MTT检测细胞存活率下降到56.44±2.28%;Hoechst33342/PI双染细胞呈现亮蓝色的核边集、核固缩、核碎裂等凋亡特征,凋亡率达到了23.43±4.17%;HE染色细胞胞浆呈明显空泡变;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63个差异蛋白点,其中38个蛋白点显著上调、25个蛋白点显著下降。MALDI-TOF质谱鉴定出其中的17个差异蛋白点:明显上调的蛋白质包括vinculin、Grp75、TH、γ-enolase、SKRAP、ECH1、PAF-AH Ibα2、Hsp27、TPi1、GSTpi,明显下调的蛋白质包括ACO2、αtubulin-2、eIF4A1、MAP-EB1、SAE。这些变化的蛋白质可能参与鱼藤酮的毒性作用。本研究在鱼藤酮毒性处理的PD细胞模型中发现GSTpi、PAF-AH1bα2、Hsp27、vinculin、MAP-EB1、γ-enolase、Tpi1、ECH1、eIF4A、SAE及SKRAP蛋白表达的显著变化,这在以往的研究中尚未见报道,此外,还验证了ACO2在此模型中的变化。这些发现丰富了对这个领域的认识,为揭示PD等多因素参与的神经变性疾病病理过程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大量新的线索。这些蛋白质有可能是PD病理机制中的关键分子和神经防护药物治疗的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