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老龄化是当下中国必须正视的社会问题,高速的都市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农村青壮年,留守老人的生活问题成为重要议题。《高龄老人付绿花》是一部关于河南农村高龄老人生活的纪录片,主人公付绿花老人今年81岁,年轻时因事故失去了右臂,老伴去世后因她不适应城市生活选择独居在农村。本片通过对她一年多生活的记录,真实地展现出一位坚韧乐观的农村高龄留守老人形象。不但可以为中国养老现状提供第一手资料,而且也能为农村养老模式的探索提供一些新思路。本文以纪录片《高龄老人付绿花》的作品实践为基础展开理论研究,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创作现状与创新的角度进行了阐述。第一章是作品的创作过程,主要从纪录片的前期准备、中期拍摄、后期剪辑三个方面来叙述。前期准备包括对拍摄地点和拍摄对象的选择;中期拍摄采用“直接电影”的拍摄方式,以及具体的拍摄思路和流程;后期剪辑是对素材进行梳理和精选,从中挖掘和提炼出主题,展现高龄老人坚韧乐观的形象。第二章是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和主题表达,首先纪录片叙事是为了突出主题;其次叙事方式要按照时间顺序以保证纪录片的真实性,同时叙事要符合人物形象表达的逻辑;再次人物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以单线为主记录付绿花在农村的独居生活,树形结构从她与子女的相处、与街坊好友的往来、去寺庙为家人祈福等方面全方位的立体刻画出付绿花积极坚韧的形象。最后使用交叉的叙事视角来表达主题:一是“本位”视角,让主人公直接叙述;二是“他位”视角,利用解说词的衔接作用。第三章是纪录片的叙事语言和人物分析。其中拍摄角度要遵循客观原则、拍摄景别服务于人物特征、拍摄方向突出感情色彩,还运用了一些特殊镜头;声音语言上包括同期声、环境声以及音乐的使用都是为了突出主题;还有文字语言的使用作为解释和补充。第四章是本作品的创作总结与反思。根据创作过程中的问题例如因缺乏创作经验、拍摄技法不足、叙事技巧不弱的原因导致纪录片拍摄时素材拍摄不全面,镜头语言不够丰富,内涵不够深刻等,笔者对其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