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牧区生存环境的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chanica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内蒙古中西部草原牧区的生存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现状调查及农牧民走访调查,并结合国内外学者对草原退化评价的研究理念与方法,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植被、土壤、社会经济等不同类型的12个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结合农牧民的实际操作水平,综合筛选出地上生物量(鲜重)、植被盖度、优良等级牧草所占百分比、每平方米植物种类个数及每平方公里草场承载牲畜总数量等5个信息含量高、冗余少的指标,并使用这些指标建立了划分为4个退化等级的,采用相对基准进行比较的,分别适用于典型草原牧区和荒漠草原牧区的以农牧民为应用对象和操作主体的基于牧区生存环境的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从而使得农牧民也参与到生存环境的监测与评价中,促使他们积极主动调节生产活动,保护生存环境质量,以带来良好的生态保护效益,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运用结果相似可比的逻辑思想,选择同属荒漠草原区的内蒙古杭锦旗为验证区域,对由农牧民操作的所提出的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与国家普查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学术界较权威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验证区域同一样地评价结果吻合度验证,验证结果显示:指标体系整体评价结果相似度为86.67%,且所有样地的评价结果偏差不超过1个等级。证明了所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符合高精度、高信度和高效度的要求,具有应用的价值。同时,在比较验证中,通过走访验证区域51户农牧民,分析其操作的评价结果,得到如下结论:调查区农牧民对指标体系的接受率为96%,农牧民对指标体系的可操作率为92%,且在对生存环境现状评价中,农牧民操作评价指标体系的正确评价率为68.89%。证明所提出的基于牧区生存环境的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具有高的农牧民接受率和可操作率,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农牧民实际操作正确评价率,说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实践推广价值。
其他文献
杨树是世界上适应性最强、分布最广的树种。随着杨树人工林面积的不断扩大,我国现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杨树人工林。杨树是一个易发生病虫害的树种,其中危害杨树的致病菌株有30
我国拥有着丰富的梨种质资源,在栽培面积及产量上均居世界首位,这对于梨种质资源的遗传育种和改良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选用主要栽培种白梨、秋子梨、日本梨、砂梨、西洋
竹子属于禾本科(Gramineae)竹亚科(Bambusoideae)的多年生常绿植物,广泛用于园林绿化,是一种集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于一体的可再生林业资源。我国拥有竹类植物43属,
目前,黑白仰鼻猴(Rhinopithecus bieti)这一我国特有珍稀物种处于灭绝的边缘,它已成为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中的旗舰动物。为了阐明人类活动对黑白仰鼻猴生境和生境利用的影响,从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