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隐语是一种用以同一亚文化集团成员内部的用来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达意思的一种语言变体。它通过秘密的语言编码,来实现隐藏他们所从事的非法行为。
根据本文的理论框架,本文依据身份行为理论、语码转换理论及其语言适应理论来展开。首先,作为一种语言变体,美国隐语不仅用以交流信息和传递思想,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起到辨别群内成员和隐藏非法活动的作用,身份行为理论就准确并合理地解释了这一现象。许多群内成员的个人因素,比如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等,都会直接影响成员身份的辨别,因此会在他们的日常隐语用语中产生个体的差异。其次,当群内成员在进行交谈时,美国隐语同时也是一种语码。在某个适当的时候,这种语码会从一个形式转换到另一种形式,从而来满足交流的需要。这些需要大部分是由美国隐语的社会功能决定的,比如为了掩饰和自我保护等。因此,语码转换也就很自然很频繁地出现在交谈过程中。最后,这种语码转换现象同时也可以用语言适应理论来解释。语言的趋同和疏远同时也折射出语言态度的亲近和疏远。无论说话者采用何种语言态度,都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说话者的社会观点和价值观。
美国隐语不仅是一种单纯的语言现象,先前的研究只能部分地从纯语言学的角度解释,而没有触及社会语言学这一方面。这篇文章主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美国隐语与它所深深植根的紧密相连的社会关系,通过考察与之相关的文化、情境,及其语言态度,最终得出结论证明对语言的研究,不能离开它所生存的社会环境。
根据对美国隐语的尝试性研究,本文主要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三点讨论:
首先,根据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亚文化群和美国隐语产生的条件这两方面纳入了讨论范围。美国隐语的产生条件主要是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个人心理。
其次,根据社会情境,美国隐语的使用和社会功能也被一一讨论。美国隐语的使用主要是从隐语使用者、环境、媒介、主题等展开讨论,揭示了美国隐语保守秘密、表情达义、确定身份、沟通交流这四个社会功能。
最后,美国人对于隐语的态度被纳入了讨论范围。本文并且尝试着根据所讨论的发现,提出了美国隐语对于中国外语教学的借鉴与促进作用,从而来提高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能力。
根据以上尝试性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从纯语言学角度加深对美国隐语的了解,而且更可以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来提高我们对它的认识。